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三元里抗英鬥爭

三元里抗英鬥爭

鴉片戰爭期間,廣州城郊人民自發的武裝抗擊英國侵略者的鬥爭。1841年5月下旬(道光二十一年四月上旬)奕山與英國侵略者訂立屈辱的《廣州和約》。廣州人民目睹英軍的侵略暴行和清朝統治者的腐敗和賣國, 自發地起來抗擊侵略,保衛國土。5月29日(四月九日)盤踞四方炮台的一股英軍竄至廣州城北五里的三元里地方,搶劫行兇,調戲婦女。村民鳴鑼告警,菜農韋紹光等群起抗擊,當場打死英軍數名,余敵逃竄,為防止英軍尋釁報復,村民們集會商定武裝抗英的對策,聯絡附近一百零三鄉民眾“義憤同赴”。蕭岡鄉舉人何玉成等愛國士紳參加並領導了抗英鬥爭。5月30日(四月十日)晨,組織起來的數千義勇進逼英軍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英軍司令臥烏古親率英軍千餘反撲,義勇誘敵至牛欄岡丘陵地帶,將英軍團團圍住展開肉搏血戰,斃傷少校畢霞等英軍官兵近五十名。敵人潰敗逃回四方炮台,義勇又追至將炮台包圍。次日,番禺、南海、花縣、增城等縣四百餘鄉義勇亦聞訊趕來助戰。英軍只好向清方官員告急,奕山派廣州知府余保純出面欺騙和威脅義勇解散,士紳首先潛避,抗英鬥爭遭到破壞,英軍逃出重圍。事後,針對英方告示中所謂“後毋再犯”的警告,人民民眾出告示痛加駁斥,表示“不用官兵,不用國帑, 自己出力”即可殺盡侵略者。三元里抗英鬥爭,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敢於同侵略者進行堅決鬥爭的偉大力量和英雄氣概。

三元里抗英鬥爭字典分解

三元的解釋 [the first place at examinations] 指科舉鄉試、會試和殿試的第一名,即解元、會元和狀元;明代又指殿試的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

多學一學:三鱣堂【歷史地名】

一名校書堂。東漢楊震隱居時講堂。在今河南靈寶市西北陽平河入黃河處西。《後漢書·楊震傳》:楊震在湖縣隱居教授,“後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時以為三公之象,堂因以名。 即“校書堂”。

三元里抗英鬥爭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