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三郤

三郤

春秋時晉國郤錡、郤犨、郤至三人的合稱。郤錡,又稱郤子、駒伯,郤克之子。晉厲公時為上軍將。郤犨,又稱苦成、苦成叔,郤克從父兄弟。晉厲公時代趙旃將新軍。郤至,又稱溫季、季子,郤克之族子。晉厲公時佐新軍。晉厲公五年(前576),三郤殺晉賢大夫伯宗。兩年後,晉厲公欲盡去諸大夫,而用其左右親信,使胥童、夷羊五等攻殺三人。

三郤字典分解

三郤的解釋 春秋 晉 大夫 郤錡 、 郤犨 、 郤至 的合稱。郤,亦作“ 郄 ”。《左傳·成公十七年》:“ 胥童 曰:‘必先三 郄 。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後漢書·袁

三的解釋 三 sān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3; 部首:

郤的解釋 郤 xì 古地名,在今中國山西省沁水下游一帶。 姓。 同“隙”。 筆畫數:9; 部首:阝; 筆順編號:343425152

也學習下:三舍法【歷史知識】

宋代三舍考選法或三舍選察升補法的簡稱。熙寧四年(1071),立太學生三舍法,將學生分為上舍、內舍、外舍三等。初入學為外舍,名額不限,春、秋考試兩次;外舍選升內舍,名額二百員;內舍選升上舍,百員。上捨生優異者直接授官。學生各習一經,隨所屬講官學習。元豐二年(1079),訂出三舍法一百四十條,進一步規定太學補試、私試、公試、舍試方法和升舍方法。元符二年(1099)後,三舍法逐步推廣於各類學校。崇寧三

三郤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