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鹽台

鹽台

宋代諸路提舉茶鹽公事的簡稱。

鹽台字典分解

鹽的解釋 鹽 (鹽) yán 無機化合物,一種有鹹味的無色或白色結晶體,成分是氯化鈉,用來製造染料、玻璃、肥皂等,亦是重要的調味劑和防腐劑(有“海鹽”、“池鹽”、“井鹽”

台的解釋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tái 高平的建築物:亭台樓閣。 像台的東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燈台。 敬辭,用於稱呼對方或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台鑒。台甫。 量

多學學:鹽窩鎮【歷史地名】

在山東省利津縣中部,南臨黃河。面積111.5平方千米。人口3.5萬。鎮人民政府駐鹽窩,人口1萬。據傳,元代鮑氏居此形成村落,村處窪地,得名鮑家窩。明、清時在此屯鹽,得名鹽窩。清朝中期形成以鹽業為主的集鎮。鎮境曾先後屬利津縣三區、左王區。1958年2月置鹽窩鎮,後改鹽窩公社;同年11月改屬霑化縣。1961年復歸利津縣,鹽窩公社未變。1963年改設鹽窩區。1968年又改鹽窩公社。1984年復置鹽窩鎮

鹽台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