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鹽梅相成

鹽梅相成

源見“鹽梅和鼎”。鹽味與酸味相調和。喻指濟世的賢臣。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二:“竊意二老(太公、伯夷)受文王之養,平居暇日,同堂合席,念王室之如煆,固欲起而救亂;思冠冕之毀裂,又恐因而階亂。故水火相濟,鹽梅相成,各以一事自任。”


主謂 鹽味與酸味相調和。比喻濟世的賢臣。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12:“竊意二老(太公、伯夷)受文王之養,平居暇日,同堂合席,念王室之如毀,固欲起而救亂;思冠冕之毀裂,又恐因而階亂,故水火相濟,~,各以一事自任。”△多用於人事方面。→水乳交融 ↔水火不相容

鹽梅相成字典分解

成語鹽梅相成的解釋 鹽味與酸味相調和。比喻濟世的賢臣。

鹽梅的解釋 (1).鹽和梅子。鹽味鹹,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梁書·處

相成的解釋 互相補充,互相成全。《禮記·樂記》:“小大相成,終始相生。”《文子·九守》:“剛柔相成,萬物乃生。” 宋 曾鞏 《<列女傳目錄>序》:“世皆知 文王 之所以興

順便了解:鹽井鎮【歷史地名】

①北宋置,屬彭水縣。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東八十里。②亦作渰井鎮。北宋置,屬臨江縣。在今四川忠縣東北二十五里㽏井鎮。③即今甘肅漳縣西南鹽井鄉。《元和志》 卷39鄣縣: “鹽井,在縣南二里,遠近百姓仰給焉。” (1)在湖南省澧縣北部、洈水乾渠西側。面積67.2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鹽井,人口2200。明代於此汲井水煮鹽,鎮因得名。1954年置鹽井鎮。1956年廢鎮

鹽梅相成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