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五行

五行

①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書·甘誓》、《書·洪範》、《逸周書·小開武解》皆此意。《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性質為:“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鹼,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認為五種物質是構成萬物的元素和生殖之條件。戰國秦漢間出現五行相剋相生學說。五行相剋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見《呂氏春秋·應同篇》)。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見《漢書·律曆志》引劉歆《三統曆》)。宋明時期有些思想家發揮五行思想。王安石強調五行變化不息,謂其“成變化而行鬼神,往來乎天地之間而不窮”(《洪範傳》)。王廷相注重其“切於民用,不可一日而缺”(《王氏家藏集》卷三十三)。方以智則以五氣釋五行,謂“水為潤氣,火為燥氣,木為生氣,金為殺氣——以其為堅氣也,土為沖和之氣,是曰五行。”(《物理小識·天類》)五行學說的合理因素對古代天文、歷數、醫學發展起了一定作用。②指仁、義、禮、智、信五種德行。《荀子·非十二子》:“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楊倞註:“五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鄭玄註:“木神則仁,金神則義,火神則禮,水神則信,土神則知。”今人多有異議,或認為應是仁、義、禮、智、誠,或認為應是仁、義、禮、智、聖。③佛典中指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進行、止觀行,見《大乘起信論》。又指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見《涅槃經》。

五行字典分解

五行的解釋 (1) [five elements;five elements of metal,wood,water,fire and earth]∶指金、木、水、火、土,

五的解釋 五 wǔ 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五彩。五官。五穀。五金。五代(中國朝代名,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五帝

行的解釋 行 xíng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里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邇。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篋。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

也學習下:五里甸子【歷史地名】

即今遼寧桓仁滿族自治縣東南五里甸子鎮。清宣統《懷仁縣誌》卷3:“沙尖子東十五里為葡萄架嶺五里甸子。”

五行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