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

萊菔怎么寫好看

萊菔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即蘿蔔。古代又稱蘆萉、雹突。元代則就其不同生長時期而給予不同名稱:“春曰破地錐,夏曰夏生,秋曰蘿蔔,冬曰土酥”。因其生熟皆可食,“醃藏臘豉,以助時饌;凶年亦可濟飢,功用甚廣”,加上“四時皆可種”,故元時已“在在有之”(王禎《農書·谷譜》)。此後一直為中國廣泛分布之一種大眾蔬菜。

詞語分解

  • 萊菔的解釋 即蘿蔔。 宋 方岳 《春盤》詩:“萊菔根鬆縷氷玉,蔞蒿苗肥點寒緑。”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萊菔》:“萊菔乃根名,上古謂之蘆萉,中古轉為萊菔,後世訛為蘿葡。” 清 方文 《中秋日張東圖見
  • 萊的字典解釋 萊 (萊) á 藜。 〔萊菔〕蘿蔔的別稱。 古代指郊外輪休的田,亦指田廢生草:“政煩賦重,田萊多荒”。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菔的字典解釋 菔 ú 〔萊菔〕見“ 萊”。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吳有性

即“吳又可”。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萊菔歷史

相關歷史

萊菔_萊菔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