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書公會報

歷史字典解釋

雜誌名。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十月在上海創刊。旬刊。譯書公會主辦。惲積勛、陶湘任總理,章太炎、楊模任總主筆。以“開民智,廣見聞”為主旨,設西報匯譯、東報匯譯專欄,凡新學新政、科技知識無所不譯。停刊時間不詳,最後一期為第二十冊(1898.5)。

詞語分解

  • 譯書的解釋 .古指異域向朝廷修好朝貢時的呈書。因需翻譯,故稱。 唐 王勃 《九成宮頌》:“玉帛華夷,提封宇宙;譯書歲欵,祥圖月湊。”.翻譯書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還有廣方言館那譯書的,二三百銀子
  • 會報的解釋 各有關部門或方面綜合各種材料提出報告並進行討論的會議。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在一次宣傳會報上,討論到了紀念‘七七’周年的問題。”

歷史知識推薦:營官

官名。又稱宗本。清代西藏地方官員統稱。掌治居營寨藏民之政事。前、後藏共置營一百二十四處,每營設營官一人或二人,設二人者,僧、俗各一,共一百六十三人。有邊營官、大營官、中營官、小營官之稱。道光中增設曲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譯書公會報歷史

相關歷史

譯書公會報_譯書公會報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