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兌

正兌怎么寫好看

正兌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即正兌米。清代漕運入京師各倉之漕糧。額三百三十萬石,內含折征。乾隆十八年(1753)實征二百七十五萬餘石,嘉慶十七年(1812)為二百五十六萬餘石,光緒十三年(1887)為二百四十七萬餘石。

詞語分解

  • 正兌的解釋 清 代運送京倉的漕糧,充八旗、三營的兵食。《清會典·戶部·雲南清吏司》:“凡糧有正兌,有改兌、有改徵、有撥運、有籌備,皆隨以漕耗。”註:“漕運原定運京倉者為正兌。”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三:“
  • 正的字典解釋 正 è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於法則的:正當(刵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於道理的:正道。正確。正義。正氣。 恰好:正好。正中(恘 )
  • 兌的字典解釋 兌 ì 交換:兌換(用一種貨幣換另一種貨幣)。兌現。匯兌(兩地通過信件或電報交換款項)。 液體從一個容器注入另一個容器,一種東西攙到另一種東西里去:兌點熱水。 八卦之一,代表沼澤。 直:“松柏斯兌”。

歷史知識推薦:劉巴

?— 三國時零陵烝陽今湖南邵東東南人,字子初。少知名,荊州牧劉表辟舉不就。曹操攻荊州,未從劉備南奔,而北投操,操闢為掾,備恨之。旋奉命招納長沙等郡。時曹軍敗退,不及返,遂從交趾至蜀。曾諫劉璋勿迎劉備入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正兌歷史

相關歷史

正兌_正兌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