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吳兢

吳兢

670—749

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少勵志勤學,博通經史。武則天時,入史館,修國史。神龍中,為右補闕,預撰《則天實錄》。神龍三年(707),太子李重俊反,被殺。中宗聽誣奏,疑相王李旦(睿宗)同謀,他上疏辯誣。轉起居郎。開元初,上疏倡直諫之風。拜諫議大夫兼修國史,時言政治得失。修史近三十年,敘事簡要,據事直書,不受情商,不懼干預,時稱今之董狐。著《國史》六十五卷,《齊史》、《梁史》、《周史》各十卷,《陳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唐書》一百卷,《唐春秋》三十卷等多種書,皆佚。家富藏書,編《吳氏西齋書目》一卷以記之。今存《貞觀政要》十卷,《全唐文》存文十四篇,《全唐詩》存詩二首。

吳兢字典分解

吳的解釋 吳 wú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後擴展至淮河下游一帶:吳鉤(古代吳地出產的一種彎刀,後泛指鋒利的刀劍)。吳越同舟(喻過去的仇人由於當前利

兢的解釋 兢 jīng 〔兢兢〕小心,謹慎,如“兢兢業業”、“戰戰兢兢”。 筆畫數:14; 部首:兒; 筆順編號:12251351225135

多學一學:吳潯源【歷史人物】

清直隸寧津人,字棠湖。光緒元年舉人。初應聘纂修《畿輔志》,於九河禹跡多所考證。嗜金石文字,工篆書,精鐵筆,善吹塤。有《塤譜》、《棠湖印篆五種》、《蕅絲龕詩集》。

吳兢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