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

歷史字典解釋

戰國時中山王所鑄青銅器。1977年出土於河北平山中山王墓一號墓。短頸鼓腹,兩側有二鋪首,圈足,有蓋,蓋飾三鈕,通高44.5厘米,腹徑39厘米。圈足與腹部有銘文。圈足銘文共二十二字,前十三字與壺同時鑄成,記載鑄此壺時間是王十三年,約在前315—前308年間(參見“中山王鼎”),並記錄了制器單位、負責人及工匠名,後九字系補刻,記壺重。腹部有五十九行加刻之銘文,共一百八十二字,系王之胤嗣在葬送其父時的悼詞,今之壺名亦因此而得。銘文追頌了先王之政績,告誡後人永遠敬祀先王,保持新的疆土。文中還譴責燕相子之,並頌揚了相邦司馬伐燕的戰功與美德。銘文多襲用《詩經》詞句,反映中山國貴儒學之事實。

詞語分解

  • 壺的解釋 壺 (壺) ú 陶瓷或金屬製成的一種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來盛茶、酒等液體:茶壺。酒壺。噴壺。油壺。 像壺的形狀或出水狀態的東西:壺鈴(舉重輔助器械之一,形狀像水壺)。 姓。 筆畫數:; 部首:士;

歷史知識推薦:只孫服

見“只孫宴”。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壺歷史

相關歷史

??壺_??壺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