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道免丁錢

歷史字典解釋

南宋徵收名目之一。紹興十五年(1145),規定對各地僧道徵收免丁錢,每名納錢十五貫至二貫,共九等,六十歲以上及病疾殘廢者免納,後改為七十歲以上免納。因寺觀僧道不少以特旨免納,各州縣則以其額攤派於民間。

詞語分解

  • 僧道的解釋 僧侶和道士詳細解釋僧人與道士。 唐 韓愈 《賀觀察使狀》:“當時集百官僧道百姓,宣示訖。”《宋史·道學傳三·朱熹》:“﹝ 朱熹 ﹞主 泉州 同安 簿,選邑秀民充弟子員,日與講説聖賢修己治人之道,
  • 免丁錢的解釋 免夫錢。《宋史·高宗紀八》:“﹝ 紹興 二十九年九月﹞丁酉,減僧道免丁錢。”

歷史知識推薦:錫穴

錫或作鍚。春秋麇國都。在今陝西白河縣東南。《左傳》文公十一年前:“潘崇復伐麇,至於鍚穴”,即此。杜預註:“鍚鍚或作錫。”漢置錫縣。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僧道免丁錢歷史

相關歷史

僧道免丁錢_僧道免丁錢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