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孤注一擲

孤注一擲

註:賭注。賭博者將要輸光時,將所有的錢一併押上。此典為宋真宗時,參知政事王欽若以澶淵之盟讒害寇準事。寇準(961-1023年)華州下邽(guī歸,陝西省渭南縣)人,字平仲。太平興國進士。淳化五年(994年),召除參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年八月,遼軍大舉南下,深入宋境,進抵澶州(今河南濮陽)。寇準力排眾議,促真宗親征,將遼軍阻於澶州城下,並迫其由戰趨和,簽訂了和約,史稱澶淵之盟。真宗由於寇準在澶淵之盟中的功勞對他格外敬重。王欽若卻對此十分嫉恨,有一天,真宗朝見群臣,寇準先退朝,真宗目送他離開。王欽若對皇上進言道:“陛下敬重寇準是因為他對社稷有功嗎?”真宗說:“是。”王欽若說:“澶淵之役,陛下不以為恥,卻說寇準有社稷之功,為什麼呢?”真宗十分驚訝,說:“為什麼這樣說呢?”王欽若說:“兵臨城下,訂立盟約,《春秋》都認為是恥辱的事。澶淵之舉正是城下之盟。您以萬乘之尊,結城下之盟,沒有比這更為恥辱的了!”真宗聽了,很不高興。王欽若又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博的人把錢將要輸光時,就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押上,叫做孤注一擲。陛下不正是寇準的孤注嗎?萬一不勝,後果不堪構想,寇準全不以陛下安危為念,這是多么危險的事啊。”真宗以為有理,從此對寇準便漸漸疏遠了。第二年,將寇準由宰相職罷為刑部尚書、知陝州,改用王旦為宰相。

【出典】:

宋史》卷281《寇準傳》9531-9532頁:“準頗自矜(jīn今,自誇)澶淵之功,雖帝亦以此待準甚厚。王欽若深嫉之。一日會朝,準先退,帝目送之,欽若因進曰:‘陛下敬寇準,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欽若曰:‘澶淵之役,陛下不以為恥,而謂準有社稷功,何也?’帝愕(è,鄂,驚訝)然曰:‘何故?’欽若曰:‘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是城下之盟也。以萬乘之貴而為城下之盟,其何恥如之!’帝愀(qiǎo,巧,臉色改變)然為之不悅。欽若曰:‘陛下聞博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罄(qìng慶,盡;用盡)所有出之,謂之孤注。陛下,寇準之孤注也,斯亦危矣’,由是帝顧準寢(qīn浸,漸)衰。明年,罷為刑部尚書、知陝州,遂用王旦為相。”

【例句】:

明·宋濂等撰《元史·伯顏傳》卷127:“備吾甲兵,決之今日,我宋天下,猶賭博孤注,輸贏在此一擲爾。”


主謂 賭錢的人把全部賭本都押上去,以決最後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全部力量做最後一次冒險。語本《宋史·寇準傳》:“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嚴沁《彷徨》:“每一條路都可能通向成功,只要自己努力,哪需要~呢?”※擲,不讀作zhèng。△貶義。描寫最後掙扎。→鋌而走險 破釜沉舟 一擲乾坤 ↔量力而行。也作“賭彩一擲”。

孤注一擲字典分解

成語孤注一擲的解釋 把所有的錢一次押上去,決一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

孤注的解釋 (1).謂把所有的錢並作一次賭注。比喻僅存的可資憑藉的事物。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六:“﹝ 王欽若 ﹞數乘間言於上曰:‘ 澶淵 之役, 準 以陛下為孤注

一擲的解釋 (1).賭博時以賭具投擲一次謂“一擲”。《晉書·何無忌傳》:“ 劉毅 家無儋石之儲,摴蒲一擲百萬。”因賭博一擲決定勝負,故後亦常稱把存亡大計付之不可知的冒險行動

順便了解:孤鴻避弋【歷史典故】

源見“鴻飛冥冥”。比喻高才賢士遠走高飛,全身避禍。宋 蘇軾《次韻程正輔》:“孤鴻方避弋,老驥猶在坰。”

孤注一擲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