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本鈔

工本鈔怎么寫好看

工本鈔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亦作鹽鈔。官府發給鹽戶作為生產成本之錢鈔。元官府按財產情況規定每家鹽戶必須上交的鹽額,完成上交後,官府發給一定數量的工本鈔;有些地方則採用每年開工前發一半,上交後再發一半的辦法。工本鈔以“引”為單位計算,上交每引(四百斤)鹽可得若干錢鈔。鹽有煎、曬之別,上交煎鹽比曬鹽得酬略高。工本鈔為數很少,僅能維持鹽戶最低需要;而官府規定的鹽價則很高,一般為工本鈔的五、六倍,有時高達十倍。官府利用兩者之間的差額,獲得巨額收入。工本鈔由鹽運系統各級官吏發放,常被剋扣。明沿此制。初,歲辦鹽每引官給工本米一石。不久,改給錢鈔,各鹽場多寡不一。洪武十七年(1384),定兩淮、兩浙鹽場每引給二貫五百文,其他各鹽場皆二貫。後行灶課折銀及罷官買余鹽,其制漸廢。

詞語分解

  • 工本的解釋 從事物品製造所花費的成本費不惜工本布置房屋詳細解釋製造器物所用的成本。《元史·食貨志二》:“﹝ 至元 ﹞二十八年,增灶戶工本。” 鄭觀應 《盛世危言·賽會》:“ 美 人於此一會不惜工本如此,豈特以為
  • 鈔的字典解釋 鈔 (鈔) ā 同“抄”。 紙幣:鈔票。現鈔。兌換外鈔。 筆畫數:; 部首:釒;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王府承奉

官名。明在親王府設宦官機構,名承奉司,設承奉正、承奉副、秩正、從六品。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工本鈔歷史

相關歷史

工本鈔_工本鈔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