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一作俄倫春、俄樂春、鄂爾吞等。意為“山嶺上的人”或“使用馴鹿的人”。歐人稱為通古斯。按地區分,有瑪涅格爾(呼瑪爾河);畢拉爾(精奇里江上源、牛滿江);奇勒爾,亦稱棲林、麒麟(庫魯河、格林河);涅格達(恆滾河)等。按行止分,有使馬鄂倫春、使鹿鄂倫春、使犬鄂倫春。大別為二:隸於布特哈為官兵者稱“摩凌阿”(滿語,“馬上”之意)鄂倫春;散處山野以納貂為役者稱“雅發罕”(滿語,“馬下”之意)鄂倫春。原居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等地區,與達斡爾、鄂溫克族同被稱作“索倫部”。清初,因沙俄東侵,被迫徙嫩江間,與先後遷此地的鄂溫克、達斡爾錯居。即今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自治旗、扎蘭屯市和黑龍江省遜克、黑河、呼瑪等市縣。人口7004人(1990年)。以遊獵為生。奇勒爾人除打牲外,尤善捕魚。冬著鹿皮,夏著染色之答抹哈魚皮。居無定處,止則張架,以樺皮或魚皮為帳。隨牲轉徙。無書契文字,結繩記事。語言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滿語族北語支。信仰薩滿教。社會組織為氏族制,有柯爾特依爾、白依爾分布於諾敏河流域;阿其格查依爾、瑪拉庫爾分布於多布庫爾河、甘河流域;瑪哈依爾、杜能肯分布於畢拉爾河流域;瑪尼亞尼爾、吳卡爾康、古拉依爾、魏拉依爾、葛瓦依爾等分布於呼瑪爾河流域。主要從事遊獵業,建國後逐步實現定居,工農林牧獵業及交通、文教、衛生等事業均有迅速發展。

多學一學:鄂扎【歷史知識】

1655—1702 清宗室。豫親王多鐸孫。順治十八年(1661)襲信郡王。康熙十四年(1675),任撫遠大將軍,偕圖海平定察哈爾蒙古布爾尼之亂。二十四年掌宗人府事。二十九年參加烏蘭布通之戰。三十五年,領正白旗營從征噶爾丹。後以惰解職。

鄂倫春族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