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

外丹怎么寫好看

外丹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道教方術之一。與“內丹”相對。用鉛汞等礦物冶煉而成的丹藥,稱“仙丹”、“金丹”,認為服食後可長生不死。戰國、秦漢時已有煉丹術,系方士所為。東漢伯陽《周易參同》是系統論述煉丹術的最早著作,道教奉為“丹經王”。後經東晉葛洪進一步總結髮揮,寫入《抱朴子·內篇》。宋、金時期某些道教學派,排斥金石煉丹的方法,主用“吐故納新”的方法錘鍊身體內部的精、氣、神,形成無形的“內丹”,遂以金石所煉之丹稱“外丹”。

詞語分解

  • 外丹的解釋 道家燒鍊金石而成的丹藥,俗稱“金丹”。與“內丹”相對。 唐 呂岩 《敲爻歌》:“內丹成,外丹就,內外相接和諧偶。”《通志·總序》:“道家則有道書、有道經……有吐納內丹、有爐火外丹。”《初刻拍案驚奇》
  • 外的字典解釋 外 à 與“內”、“里”相對:外邊。外因。里應(宯 )外合。外行(俷 )。 不是自己這方面的:外國。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指“外國”:外域。外賓。外商。 稱母親、姐妹或女兒方面的親
  • 丹的字典解釋 丹 ā 紅色:丹砂(硃砂)。丹桂(觀賞植物,花為橘紅色)。丹心碧血(赤誠的忠心,珍貴的熱血)。丹青。 依成方製成的顆粒狀或粉末狀的中藥:丸散膏丹。 姓。 筆畫數:; 部首:丿;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窮理

見“窮理盡性”。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外丹歷史

相關歷史

外丹_外丹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