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成公禾石銅權

歷史字典解釋

戰國三晉銅砝碼。近半圓形,平底,鈕缺,高15厘米,底徑19.5厘米。復權鈕後實測重30,933克。腹部有刻銘,間有殘泐。銘曰:“五年,司馬成公����吏(事),命□□□與下庫工師孟、關師四人,□禾石,半石甾平石。”“馬”是官職,“成公”為複姓,��為名,司馬成公��系此權之監造者。“下庫工師”為主造之工官,孟為其名。“關師”亦為工官,一說是實際鑄造者。此權自銘“禾石”,表明為稱穀物用的一石重的標準衡器。“半石甾平石”,說明是以盛半石糧食的標準容器甾之容量為準,制定此一石權之重量。據銘文所反映的鑄造制度及銘文格式、字型,可定此權屬戰國時三晉之器。以一石合一百二十斤計,由此權可知三晉的一斤約合258.1克。為研究戰國衡制的重要實物資料。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詞語分解

  • 司馬的解釋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軍政和軍賦的長官。漢大將軍、將軍、校尉之屬官都有司馬,專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馬一人,位在別駕、長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貶謫及閒散官員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 銅權的解釋 銅製的秤錘。《魏書·元匡傳》:“所據銅權,形如古誌,明是 漢 作,非 莽 別造。” 郭沫若 《奴隸制時代·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這個銅權的一面刻著 秦始皇 二十六年統一度量衡的刻辭和 秦二世 的補

歷史知識推薦:端溪縣

西漢置。以境內端溪水為名。治今廣東德慶縣。兩漢魏晉屬蒼梧郡、東晉永和後屬晉康郡。南朝宋元嘉後為晉康郡、唐為康州、宋為德慶府、元為德慶路治。明洪武九年省入德慶州。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司馬成公禾石銅權歷史

相關歷史

司馬成公禾石銅權_司馬成公禾石銅權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