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棗

海棗怎么寫好看

海棗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又名波斯棗、海棕、棗椰。果樹名。產於西亞或北非。漿果長橢圓形,形似棗子。唐《酉陽雜俎》:“波斯棗出波斯國”,“子長二寸,白色,有核,熟則紫黑,狀類乾棗,味如餳,可食”。唐代引入後,曾在廣東、四川等省個別地區有零星栽培。

詞語分解

  • 海棗的解釋 .傳說中的果名。典出《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三》:“ 景公 謂 晏子 曰:‘ 東海 之中,有水而赤,其中有棗,華而不實,何也?’ 晏子 對曰:‘昔者 秦繆公 乘龍舟而理天下,以黃布裹烝棗,至 東海 而捐其
  • 海的字典解釋 海 ǎ 靠近大陸,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內。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用於湖泊名稱:青海。中南海。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辭,稱對方大度包容)。誇下海口。 喻數量多的
  • 棗的字典解釋 棗 (棗) ǎ 落葉灌木或喬木,枝有刺,葉卵形,開小黃花,核果稱“棗子”或“棗兒”,橢圓形,熟時紅色,可食:棗紅。棗泥。囫圇吞棗(喻讀書等不加分析辨別地籠統接受)。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

歷史知識推薦:忠烈傳

書名。清陳鼎撰。原六十餘卷,僅存五卷。鼎於明亡後奔走海內二十餘年,採訪死難死事忠臣義士事跡,得四千六百餘人,撰為是書。欲上之史館,但被人竊去,僅存姓名錄五卷。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海棗歷史

相關歷史

海棗_海棗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