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門員外郎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隋開皇六年(586)置,為尚書刑部司次官。掌本司之籍帳,侍郎缺則掌司事。大業三年(607)廢,改置承務郎。唐武德三年(620)復置,一員,從六品上,仍為司門司次官。龍朔二年(662)改為司關員外郎,鹹亨元年(670)復舊。北宋初置,為寄祿官,元豐改制後,實司門之事,降為正七品。明初亦置,從五品,洪武二十三年(1390)罷。

詞語分解

  • 員外郎的解釋 官名。員外,本指正員以外的郎官。 晉武帝 始設員外散騎常侍,員外散騎侍郎,簡稱員外郎。 隋 開皇 時,尚書省二十四司各設員外郎一人,為各司的次官。 唐 以後,直至 明 清 ,各部都有員外郎位在郎中

歷史知識推薦:凌雲翼

明太倉今屬江蘇人,字洋山。嘉靖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萬曆初,升右副都御史,累遷兵部左侍郎,提督兩廣軍務,鎮壓林鳳起義及羅旁潘積善等少數民族反抗。旋以南京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總督漕運。有幹濟之才,然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司門員外郎歷史

相關歷史

司門員外郎_司門員外郎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