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官職>> 員外郎

員外郎

①兩晉南北朝員外散騎侍郎”的簡稱。②官名。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始置,為尚書省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諸司次官,協助長官侍郎管理本司事務。煬帝大業三年(607)廢,後置承務郎行其職。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復置員外郎,為六部諸司次官,協助長官郎中處理司務,從六品上。與郎中通稱郎官。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尚書都省左、右司亦置為次官。北宋初皆為六品寄祿官,不預部司公務,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後,復為職事官,左、右司所置從六品,六部所置正七品。遼朝為南面朝官,無實際職權。金、元尚書省(中書省)左、右司仍置為次官,正六品; 六部不置諸司,故與侍郎、郎中並為各部尚書佐貳,位次郎中,從六品。元行中書省(行尚書省)亦置。明初略同,洪武六年(1373)罷中書省,六部直達皇帝,下設諸司,以郎中、員外郎、主事為司官的三個級別,以次遞升。員外郎從五品,簡稱外郎或員外,通稱副郎。清初稱副理事官,順治元年(1644)改此名。清制除六部諸司外,理藩院各司、宗人府、太僕寺、內務府、步軍統領衙門、陵寢衙門等官署皆置,制同六部,為郎中副貳。宗人府、陵寢衙門專任滿人,其餘官署參用滿、蒙、漢及宗室,員額不等。雍正二年 (1724),宗人府所屬員外郎復改名副理事官。光緒(1875—1908)中先後成立外務部、民政部、度支部、學部、陸軍部、法部、農工商部、郵傳部等,其所屬各司亦置。清亡遂廢。清初正四品,順治十六年改正五品,康熙六年(1677)改正四品,九年改從五品。③ 隋煬帝時謁者台屬官,員八十人,掌出使。④宋朝校書郎等官的俗稱。《宋史 ·職官八》: 太宗淳化元年(990),翰林學士宋白等請: “校書郎以下令、錄事不得呼‘員外郎’。”


官名。自隋煬帝以後至唐宋金尚書省的左右司以及元代中書省左右司均置員外郎,為主官郎中的副職;又自隋煬帝至清末六部各司亦置員外郎,為主官郎中的副職。

員外郎字典分解

員外郎的解釋 官名。員外,本指正員以外的郎官。 晉武帝 始設員外散騎常侍,員外散騎侍郎,簡稱員外郎。 隋 開皇 時,尚書省二十四司各設員外郎一人,為各司的次官。 唐 以後,

員外的解釋 (1) [ministry councillor]∶古指正員以外官員(全稱為“員外郎”)(2) [landlord]∶指地主豪紳(多見於

郎國語字典 郎 láng 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大郎。郎才女貌。 對某種人的稱呼:貨郎。女郎。 舊時妻稱夫或情人:郎君。 封建時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醫醫生)。侍郎

看一看:員外【歷史知識】

①官制用語。指定員,即正員之外添置之官。魏、晉、南北朝多有設定,初無員額,後漸成定員。如員外散騎常侍、員外散騎侍郎、員外將軍、員外司馬督等等,多為閒職,用以安置閒退官員。隋因之。唐高宗至唐中宗時,人數劇增,給俸祿,使厘務,以至有與正員爭事相毆者,後罷員外厘務。唐玄宗盡罷員外官,唯以皇親及有戰功者特行錄用,後又以員外官安置貶謫官員。稱“員外置同正員”者,享受俸祿、待遇等與正員相同。②南詔官。位大軍

員外郎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