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窟咄

窟咄

?—約390

十六國時人。鮮卑族。代王什翼犍子。前秦主苻堅滅代,建元十二年(376)被徙送長安。後苻堅敗亡,復隨慕容永東遷,以為新興太守。此後戰事頻仍,乃被逼駐高柳(今山西陽高西北)。及拓跋珪出代北,於退走時被殺,部眾亦歸於珪。

窟咄字典分解

窟的解釋 窟 kū 洞穴:石窟。狡兔三窟。窟窿。 人聚集的地方,多指歹徒聚集之所:匪窟。魔窟。 筆畫數:13; 部首:穴; 筆順編號:4453451352252

咄的解釋 咄 duō 〔咄咄〕表示驚怪,如“咄咄怪事。” 表示呵叱:“咄!你這光棍!那么簡單”。 筆畫數:8; 部首:口; 筆順編號:25152252

多看看:窟窿山【歷史地名】

①即今遼寧本溪市東南興隆山。《清一統志·奉天府一》: 窟窿山 “在岫巖廳東北八十里”。民國 《奉天通志》 卷75本溪縣: 窟窿山在 “城東南六十里。 巍峰聳立, 壁若剗削, 崖間有天然圓孔徑丈許,自下仰望,豁露天光,如微缺之月,故名。今改稱興隆山”。②在今吉林琿春市西,隔圖們江與朝鮮對境。清光緒 《吉林通志》 卷19: 窟窿山在 “(琿春) 城西北二百二十五里。高六十二丈”。

窟咄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