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學

武學怎么寫好看

武學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學校名。北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始置,為培養武備人才的學校。設教授一人,掌講授兵書、兵法。數月後罷。神宗熙寧五年(1072)復置,設教授,以文武臣熟知兵事者充任,其上設學一人。學生以一百人為限,凡使臣未參班及門蔭、草澤人,許由兩名京朝官推薦,視看人材,試驗弓馬,合格者始許入學。在校學習《武經七書》等諸家兵法,三年學滿,考試合格者,按等第授官。元豐改制,改教授為博士。徽宗崇寧三年(1104),各州縣皆設,仿儒學行考選升貢法,分為三舍,稱外捨生為武選士,內捨生為武俊士。宣和二年(1120)罷州縣武學。南宋高宗紹興十六年(1146)復置,一如舊制。明正統六年(1441)於南北兩京置,各設教授一員,訓導六員,由兵部提調。正統、成化間先後頒行學規十條至十五條。入學者通謂之武生,練武習射,參加閱操,並以武經七書為課目。成績優者可直接薦送兵部,經過考試授官,其餘可參加科舉考試,或通過納粟、納銀入國子監。崇禎十年(1637),令天下府、州、縣學皆設武學生員,提學官一體考取。清代武學生員附儒學,除練騎射外,兼習《武經七書》、《百將傳》等。②雜誌名。清光緒三十四年五月一日(1908.5.30)在日本東京創刊。月刊。留日陸軍學生主辦,武學編譯社發行,陸光熙、方日中、覃鎏欽、王䄎昌、姜梅齡、郛先後主編,使日大臣李家駒作序。提倡陶鑄軍魂,編譯軍事兵學。已見發行十四期。

詞語分解

  • 武學的解釋 古代培養軍事人才的學校。 北宋 慶曆 三年正式設定,數月即廢。 熙寧 五年復置, 南宋 及 明 代因之。《水滸傳》第一百回:“次日,臨幸武學,百官先集, 蔡京 於座上談兵,眾皆拱聽。”《古今小說·木
  • 武的字典解釋 武 ǔ 關於軍事或技擊的,與“文”相對:武裝。武器。武警。武林。武壇。武生。武旦。武丑。武淨。武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斷。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腳步:步武。踵武。行(妌 )不數武。 姓。
  • 學的字典解釋 學 (學) é 效法,鑽研知識,獲得知識,讀書:學生。學徒。學習。學業。學友。學者。學閥。學制。學歷。學步邯鄲(譏諷人只知模仿,不善於學而無成就,亦作“邯鄲學步”)。 傳授知識的地方:學校(簡稱“學”

歷史知識推薦:

①地名。春秋周畿內邑。有大、小二解:大解在今河南洛陽市南;小解在今洛陽市西南。《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前:“王師軍於氾,於解。”杜預註:“洛陽西南有大解、小解。”戰國魏邑。即春秋晉解梁邑。在今山西臨猗縣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武學歷史

相關歷史

武學_武學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