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武隆縣

武隆縣

①唐如意元年 (692) 置,屬幽州。治所即今河北永清縣。景雲元年 (710) 改名會昌縣。

②唐長壽二年 (693) 改唐隆縣置,屬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東南三十里江源鎮。神龍元年(705) 復改為唐隆縣。

③唐萬歲通天元年 (696) 析紫溪縣置,屬杭州。治所在今浙江安縣西九十八里昌化鎮。以武隆山為名。聖歷三年 (700) 省入紫溪縣,長安四年 (704)復置,神龍元年 (705) 改為唐山縣。

④明洪武十三年 (1380) 改武龍縣置,屬涪州。治所在今四川武隆縣西北土坎鎮 (舊武隆司)。清康熙七年 (1668) 省入涪州。1941 年設武隆設治局,移治今武隆縣 (巷口鎮)。1944年改為武隆縣。


(1)古縣名。(1)武周如意元年(692年)析安次縣置,治今河北省永清縣。屬幽州。唐景雲元年(710年)改會昌縣。(2)又作武崇縣(《太平寰宇記》)。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析紫溪縣置,治今浙江省臨安市西昌化鎮。因武隆山得名。屬杭州。聖歷三年(700年)省入紫溪縣,長安四年(704年)復置。唐神龍元年(705年)改名唐山縣。(3)武周長壽二年(693年)改唐隆縣置,治今四川省崇州市東南江源鎮。屬蜀州。唐神龍元年(705年)復改為唐隆縣。(2)舊縣名。1958年由武鳴、隆安兩縣合置,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城廂鎮。1959年撤銷,仍復武鳴、隆安二縣。(3)今縣名。在重慶市中南部,南鄰貴州省。面積 2872 平方千米。人口39.7萬。轄10鎮、36鄉。縣人民政府駐巷口鎮。三峽庫區淹沒土地面積1.04平方千米,其中淹沒耕地 1135 畝,遷移人口 3470。因境內有武龍山得名。《讀史方輿紀要》:武隆縣龍橋山“縣東五十里,逶迤如龍,下有空洞,一名武龍山。唐以此名縣”。武隆為武龍之音轉。隋為涪陵縣地,唐武德元年(618年)析置武龍縣,治今縣西北武隆司,屬涪州。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改名枳縣。南宋紹興元年(1131年)復舊名。明洪武十年(1377年)併入彭水縣;十三年復置,改“武龍”為“武隆”,故治在今縣西北武隆司。屬涪州。清康熙元年(1662年)降為鎮,七年設武隆巡檢司。1944年置武隆縣,設治巷口鎮。1950年屬川東行署區涪陵專區,1952年後屬四川省涪陵專區、地區、涪陵市管轄。1997年由重慶直轄市直接管轄。地處巫山大婁山東北段,烏江自東流入,納木棕河、清水溪、芙蓉江、長頭河等向西北流出。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農產主要有玉米、稻、薯類。特產有紅棗、板栗。烏桕、生漆、五倍子著名。主要礦產有重晶石、大理石、煤炭、硫鐵礦、鋁土礦等。工業有採礦、麻紡織、建材、造紙、釀造等。渝懷鐵路、319國道和川湘公路經此。烏江航運直通重慶。名勝古蹟有芙蓉洞、芙蓉江、仙女山森林公園、唐長孫無忌衣冠冢等。

武隆縣字典分解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

多學一學:武舉【歷史官職】

①科目名。專為選拔武官而設定的科目。始見於唐武則天長安二年(702),有長垛、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馬槍、翹關、負重、身材等選。至明成化十四年(1478)始成定製。悉視文科之例,分三場考試,第一、二場試射箭、技勇,第三場試策一道。鄉試、會試均同。崇禎時(1628—1644)增武殿試。清沿為制度。嘉慶十二年(1807)改第三場試策論為默寫武經百餘字,故漸以騎射、技勇為重。所取錄狀元、進士、舉

武隆縣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