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鄀

歷史字典解釋

西周春秋國名。《鄀公鼎》作下蠚,《鄀公簠》又省作��。允姓,都商,在今河南內鄉縣、陝西商州市間。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謂此鄀為鄀分支,故稱“下鄀”。《左傳》僖公二十五年(前635):“秦、晉伐鄀。”杜預以為鄀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國。其後遷於南郡鄀縣(今湖北宜城東南)。無確據。

詞語分解

  • 下的字典解釋 下 à 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下層。下款。 等級低的:下級。下品。下乘(佛教用語,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藝術,常與“陽春白雪”對舉)。 方面,方位:兩
  • 鄀的字典解釋 鄀 ò 古國名(a.上鄀,春秋時楚都,在今中國湖北省宜城縣東南;b.下鄀,在今中國河南省淅川縣西南丹江左岸)。 姓。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昭準

明代雲南百夷土首領等級之一。領軍民十人左右。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下鄀歷史

相關歷史

下鄀_下鄀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