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澤之戰

笠澤之戰怎么寫好看

笠澤之戰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春秋時吳國、越國之間的戰役。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越乘吳災荒伐吳,至笠澤(今江蘇吳淞江),與吳軍夾水而陣。越王勾踐分兵為左右卒,夜間或左或右,鼓譟而進,擾亂吳軍。吳分兵抵禦,勾踐大軍偷渡,突襲吳中軍,大敗吳軍。吳自此一蹶不振,後終被越滅亡。

詞語分解

  • 笠澤的解釋 .即 松江 。《左傳·哀公十七年》:“三月, 越 子伐 吳 , 吳 子御之 笠澤 。” 唐 陸廣微 《吳地記》:“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澤 ……其江之源,連線 太湖 。” 明 梁辰魚 《浣
  • 戰的解釋 戰 (戰) à 打仗:戰爭。戰機。戰績。戰略。戰術。戰國(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 泛指爭鬥,比高下:論戰。爭戰。 發抖:戰抖。寒戰。膽戰心驚。 姓。 和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譯經潤文使

官名。北宋太平興國七年,置譯經院翻譯佛經,以大臣為譯經潤文官,潤色所譯經文。天禧五年,以宰相丁謂為譯經潤文使,此後皆由宰相兼領。但在有關的制詞中不列此銜。慶曆三年宰相章得象兼領此官,始於制詞中列此銜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笠澤之戰歷史

相關歷史

笠澤之戰_笠澤之戰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