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魚鱗大石塘

魚鱗大石塘

清代海塘形式之一。用條石縱橫疊砌,外形似魚鱗狀的重型海塘。黃光升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在浙江海鹽修築海塘時首創。塘基部分採用五縱五橫的砌石方法,稱“魚鱗塘”。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浙江巡撫朱軾在海寧老鹽倉築海塘時加以發展改進:在每塘塘石上下左右均加鑿槽榫;在合縫處加灌石灰糯米汁油灰;在條石間加鐵攀嵌扣;塘基增設梅花樁。稱“魚鱗大石塘”。乾隆初年定為永久性海塘的標準。正式規定塘身為十八層,每層用厚一尺、寬一尺二寸,長約五尺的條石丁順間砌,總高一丈八尺,底寬一丈二尺,頂寬四尺五寸,每丈用石料約17立方米,重47噸以上。條石間嵌扣鐵鋦、鐵錠。塘基密布梅花樁,上築三合土。並規定塘身九層以外砌坦水二道。據乾隆五十二年(1787)統計,已築魚鱗大石塘八九十里,並用千字文編序號,立石碑於塘頂,以便於管理

魚鱗大石塘字典分解

魚鱗的解釋 (1).魚身上的鱗片。《楚辭·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王逸 註:“言 河伯 所居,以魚鱗蓋屋。” 南朝 梁 王筠 《春日》詩:“風生

也學習下:魚豢【歷史知識】

三國時京兆(治今陝西西安西北)人。魏郎中。撰《魏略》五十卷,事止明帝,為紀傳體。《史通》稱其書“巨細畢載,蕪累甚多”。久佚。今有清人王仁俊輯本一卷。

魚鱗大石塘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