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燒屯

博望燒屯怎么寫好看

博望燒屯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東漢建安五年(200),曹操袁紹,南下追擊備。次年劉備投奔荊州牧劉表,屯兵新野(今屬河南),歸附者日眾,為表所疑。七年,劉表使備北上拒夏惇、于禁等於博望(今河南方城西南)。劉備設計燒屯偽遁,惇等追之,裨將軍李典以為備無故自退,必有伏兵,而南道窄狹,草木茂盛,建議不可窮追。惇不聽,縱兵深入,果然中伏,大敗,典軍往救,劉備乃退。元《諸葛亮博望燒屯》雜劇將此役設計者改為諸葛亮,《三國演義》等平話小說亦同。亮於建安十二年始歸劉備,戲曲小說家之說實妄改事實。

詞語分解

  • 博望的解釋 .古山名。即今 安徽 當塗 西南 東梁山 ,與 和縣 南 西梁山 隔江相對如門,故又稱 天門山 。歷來為攻守要地。《文選·陸倕<石闕銘>》:“乃假天闕於 牛頭 ,託遠圖於 博望 。” 李善 註:“
  • 屯的解釋 屯 ú 聚集,儲存:屯糧。屯積。屯聚。 駐軍防守:屯兵。屯墾。屯田(駐軍開墾田地)。 村莊:皇姑屯。屯子(村莊)。 屯 ū 困難:屯蹇(不順利,艱難困苦)。 筆畫數:; 部首:屮;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火里剌

即“火魯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博望燒屯歷史

相關歷史

博望燒屯_博望燒屯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