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經

帖經怎么寫好看

帖經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科舉考試方式之一。唐代明經進士及弘文、崇文生結業考試皆須帖經。宋人又稱其為“填帖”。其方法是將所習經書前後兩邊蓋住,僅露出中間一行(唐玄宗天寶後改為三行),裁紙為帖,帖其三字,隨時增減,要求舉人填寫被帖之字,十帖得四或得五、得六者為通。有時主試官有意刁難,或帖孤章絕句,或帖類似易混難句,甚至上抵其注,下只餘一二字,稱為倒拔。唐代進士科舉人可以作詩代替帖經;宋代進士科舉人可撰文一篇或賦一篇代替帖經,故稱“贖帖”。熙寧四年(1071),罷明經、諸科,進士科亦罷試帖經,而改試經書大義。

詞語分解

  • 帖經的解釋 唐 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方法。《通典·選舉三》:“帖經者,以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間開唯一行,裁紙為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為通·”《舊唐書·文宗紀下》:“其進士舉宜先試帖經,
  • 帖的字典解釋 帖 è 學習寫字時摹仿的樣本:碑帖。字帖。畫帖。 帖 ě 便條:字帖兒。 邀請客人的紙片:帖子。請帖。 寫著生辰八字的紙片:庚帖。換帖。 量詞,用於配合起來的若干味湯藥:一帖中藥。 帖 ē 妥適:
  • 經的字典解釋 經 (經) ī 織布時用梭穿織的豎紗,編織物的縱線,與“緯”相對:經紗。經線。經綸(.整理過的蠶絲;.喻政治規劃)。 地理學上指通過南北極與赤道成直角的線(亦作“子午線”):東經。西經。經度。經緯儀。

歷史知識推薦:唐末見聞錄

書名。唐王仁裕撰。八卷。記述僖宗、昭宗兩朝史事。已佚。《資治通鑑考異》有徵引。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帖經歷史

相關歷史

帖經_帖經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