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縣鐵生溝漢代冶鑄鐵遺址

歷史字典解釋

西漢重要冶鐵、鑄鐵地,位於今河南鞏義市嵩山腳下。面積2萬平方米。1958—1959年發掘2000平方米,發現礦石處理場一處、多種煉爐十六座,熔爐、鍛爐、退火爐和炒鐵爐各一座,藏鐵坑十七處。出土有大量的殘耐火磚、殘風管、泥范及錘、钁、雙齒钁、鋤、鏟、臿、犁鏵等鐵器一百六十餘件。從礦石處理場遺物可以推知,當時曾對鐵礦石進行過粉碎和篩選,將粒度合適且均勻的鐵礦石入爐冶煉。煉鐵豎爐系由長方形弧形耐火磚砌築,爐缸橫截面有圓形和長方形兩種。圓形煉爐爐缸直徑1米左右。經對出土鐵器檢驗,知其生鐵含碳量多為3.8%—4.0%,含矽較低。除白口鐵外,還有灰口鐵和麻口鐵。還發現三十二件鐵器經柔化處理,形成韌性鑄鐵,其代表為球化較好的球墨鑄鐵。在所檢測的鐵器中,經柔化處理而成的和炒煉而成的製品占60%以上。出土的部分鐵鏵和鐵鏟上有“河三”銘文,推知這河南郡鐵官所屬第三冶鑄作坊。

詞語分解

  • 遺址的解釋 古人遺留下來的城堡、村落或寺廟等建築基地古城遺址詳細解釋亦作“ 遺阯 ”。指年久被毀的建築物所在的地方。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今臺無遺址,溝池已平。” 唐 劉禹錫 《山陽城賦》序:“

歷史知識推薦:太府丞

官名。南朝梁天監七年置,為太府卿副貳,員一人,四班。陳沿置,八品,秩六百石。北魏亦置,位在太府少卿下,七品。北齊置為太府寺屬官,七品。隋初定員六人,正七品,大業五年升為從五品。唐初定員六人,貞觀中減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鞏縣鐵生溝漢代冶鑄鐵遺址歷史

相關歷史

鞏縣鐵生溝漢代冶鑄鐵遺址_鞏縣鐵生溝漢代冶鑄鐵遺址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