紳衿優免例

歷史字典解釋

清代對現任、退職官員以及舉監生員給予賦役優免待遇之規定。清沿明制,順治二年(1645)定例:內官一品免糧三十石、丁三十;二品免糧二十四石、丁二十四,以下依次遞減。外任官減其半。十四年定優免丁徭只限紳衿本身,優免丁糧永行停止。雍正四年(1726)又定其子冒名優免及私立儒戶、官戶者治罪。攤丁入地以後,丁徭統按納戶實有地畝征解,此例遂停。

詞語分解

  • 紳衿的解釋 紳,紳士,有官職而退居在鄉者;衿,青衿,生員所服,指生員。泛指地方上體面的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盜戶》:“ 章丘 漕糧徭役,以及徵收火耗,小民常數倍於紳衿。”《儒林外史》第四回:“合城紳衿都

歷史知識推薦:唐皇室譜

書名。一稱《永泰新譜》或《皇室永泰譜》。唐柳芳撰。已佚。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紳衿優免例歷史

相關歷史

紳衿優免例_紳衿優免例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