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字典解釋

一種簡單的風向器。至遲在西漢已使用。將帛條、羽毛等較輕物質系在長竿上端,通過隨風飄動的帛條、羽毛等的方向以定風向。以五兩重的羽毛製成的綄,又稱“五兩”。據《淮南子·齊俗訓》記載:以俔(為“綄”之誤)測風“無須臾之間定矣”。後綄發展成測風旗和相風烏。

詞語分解

  • 綄的字典解釋 綄 á 古代一種測風儀,用雞毛五兩繫於高竿頂上而成,故亦稱“五兩”。 綄 à 纏繞。 綄 à 古同“綰”,系。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五父衢

道路名。在今山東曲阜市東南。《禮記·檀弓上》:“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殯於五父之衢”;《左傳》襄公十一年前:季武子將作三軍,“詛諸五父之衢”,皆即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綄歷史

相關歷史

綄_綄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