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閤門使

閤門使

使職名。唐代中期始置,掌供朝會贊引百官,以宦官充任。宋代分置東上、西上閤門使,為武臣階官,清要之選,多用外戚勛貴,屬橫班,各三員,視四品。元豐改制,始實掌閤門司事,置六員,正六品。政和二年(1112)改為左、右武大夫。遼代東、西上閤門司分置。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宣徽院閤門分置東、西上閤門使,掌簽判閤門事及贊導殿庭禮儀,各二員,初為正五品,後改從五品。明洪武初置四員,後革。

閤門使字典分解

閤門使的解釋 官名。 唐 末、 五代 有閤門使,掌供奉乘輿,朝會游幸,大宴引贊,引接親王宰相百僚藩國朝見,糾彈失儀。 五代 以來,多以處武臣。 宋 置東、西上閤門使各三人,副

閤門的解釋 1.古代宮殿的側門。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翰林三學士》詩:“拜疏移閤門,為忠寧自謀?” 沉欽韓 註:“《六典》:‘ 宣政

使國語字典 使 shǐ 用:使用。使勁。使役。使力。使錢。 派,差譴:使喚。使命。使女。 讓,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辦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館。

不妨一看:閤門宣贊舍人【歷史官職】

官名。北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改閤門通事舍人置,掌傳宣贊謁之事,從七品。 官名。宋置,屬閤門司。初名閤門通事舍人,從閤門祗候中選取通識文字,善能宣贊者為之,天禧中去閤門二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改為宣贊舍人。掌朝會,宴饗時傳宣贊謁。文武官及外使朝見辭謝,皆掌其引導序班,贊其拜舞。金仍改稱閤門通事舍人,員額二人,從七品,掌通班贊唱、承奏勞問之事。

閤門使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