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諭德

諭德

官名。唐、宋時置為東宮官,有太子左、右諭德,簡稱諭德。明於詹事府所屬左、右春坊置,左、右各一人,掌侍從贊諭之責。清初沿置,滿、漢各一人,漢員兼翰林院修撰,掌記注撰文之事。乾隆十三年(1748)裁。參見“左諭德”、“右諭德”。

諭德字典分解

諭德的解釋 官名。掌侍從贊諭,職比常侍,始置於 唐 ,至 清 廢。 唐 韓愈 《鳳翔隴州節度使李公墓志銘》:“有功,遷太子諭德。”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持憲儲闈·諭德

諭的解釋 諭 (諭) yù 告訴,使人知道(一般用於上對下):面諭。手諭。諭旨。曉諭。 明白,古同“喻”,明白,理解。 古同“喻”,比方。 筆畫數:11; 部首:訁;

德的解釋 德 d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

看一看:諭旨【歷史官職】

文書名。上行文。清朝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下達的指示和命令的統稱。諭和旨的具體區別是: 皇帝特降的命令或因臣僚奏請而下達宣示中外的命令,稱“諭”,亦稱”“上諭”; 對臣僚奏請批示的意見,或令人傳達的某項指示,稱“旨”。雍正以後,重要諭旨均由軍機處草擬進呈,皇帝審定後或交內閣“明發”,或由軍機大臣“寄信”。參見“明發”、“廷寄”。

諭德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