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李白郢門秋懷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白的《郢門秋懷》

郢門一為客,巴月三成弦。朔風正搖落,行子愁歸旋。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清曠諧宿好,緇磷及此年。百齡何蕩漾,萬化相推遷。
空謁蒼梧帝,徒尋溟海仙。已聞蓬海淺,豈見三桃圓。
倚劍增浩嘆,捫襟還自憐。終當游五湖,濯足滄浪泉。

李白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李白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書法作品欣賞
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來到荊州客旅,到今天已經一個多月了,月亮也變換三次姿勢——上弦下弦,如同小船來迴蕩。
現在北風正緊,樹木落葉蕭蕭,出門在外不容易,想回家了。
山外的太陽是那么遙遠,江上的天空是如此空曠,沒有依靠的感覺真不是好滋味。
洞庭湖水使人著迷,秋歸的大雁也乘著雲霧來到瀟湘洞庭。
這裡幽靜清曠,是個修真養性的好地方,我的愛好經歷多年也沒有改變。
人生百年,變化萬千,綿綿不斷。
此行既沒有尋找到仙人,也沒有感受到舜帝靈魂的昭示。
滄海桑田,你可見到海水變淺?你可見到王母的仙桃已經成熟了三回?一回就需要經歷三千年!
仙人在那裡?找你找得太辛苦,捫胸倚劍,仰天長嘆,顧影自憐。
我仍然要遊走遍大地,游遍江河湖海,做個自由的隱士,濯足滄浪。

注釋
郢門,即荊門也。唐時為峽州夷陵郡,其地臨江,有山曰荊門,上合下開,有若門象。故當時文士概稱其地曰荊門,或又謂之郢門。西通巫、巴,東接雲夢,歷代常為重鎮。
吳均詩:“別離未幾日,高月三成弦。”
《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劉向《九嘆》:“日杳杳以西頹。”
《後漢書》:仲長統欲卜居清曠,以樂其志。
梁昭明太子《陶靖節集序》:“處百齡之內,居一世之中。”
《莊子》:“若人之形,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吳均詩:“欲謁蒼梧帝,過問沅湘姬。”
《十洲記》:蓬萊山,對東海之東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冥海也。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宮,蓋太上真人所居,惟飛仙能到其處耳。
《神仙傳》: * 云:“向到蓬菜,水又淺於往日。”
《漢武故事》:東郡送一短人,長五寸,衣冠具足。上疑其精,召東方朔至,朔呼短人曰:“巨靈,阿母還來否?”短人不對。因指謂上:“王母種桃,三千年一結子,此兒不良,已三過偷之。失王母意,故被謫來此。”上大驚,始知朔非世中人也。
江淹詩:“倚劍臨八荒。”
宋之問詩:“捫心空自憐。”

李白名句,郢門秋懷名句

詩詞推薦

  • 癸未御前帖子三首

    曹勛宋代〕中原久已困膻腥,攻守知惟斷乃成。便有戎酋歸聖化,甘泉應得慰皇情。
    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詩詞名句
  • 夏夜

    陸游宋代〕酒力初消睡未厭,臥看香縷繞疏簾。月高棲鵲重移樹,風勁流螢自入檐。長夏迢迢秋尚遠,孤愁冉冉病相兼。老人
    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詩詞名句
  • 題沈臨江邀涼亭

    趙蕃宋代〕昔我過此暑正薄,是時此亭亦新作。竹移不問醉與迷,柯葉一敷無病籜。今茲再來毒熱新,客塵昏昏能病人。正思
  • 行香子

    王哲元代〕一鼓才嗚,水德行香。看烏龜、波上呈祥。鼻全喘息,眼眩昭彰。會戲澄濤,游澄浪,隱然江。黑霧凝凝,充滿皮
    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詩詞名句
  • 邵伯溫宋代〕屈原宅畔惠蘭怨,神女祠邊雲雨愁。
    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詩詞名句
  • 滿庭芳

    佚名宋代〕盡說煙消,皆言火滅,觸來總是無明。不知不覺,怎得離眾生。道本易行易曉,奈心迷、難曉難行。心魔障,未成
  • 留別寇定

    賀鑄宋代〕不見步兵今一秋,年來復與仲容游。蒼顏白髮慙衰暮,縱飲狂歌作輩流。顧我宦情真漫浪,為君行計幾淹留。能尋
  • 柳枝四首

    薛能唐代〕數首新詩帶恨成,柳絲牽我我傷情。柔娥幸有腰支穩,試踏吹聲作唱聲。高出軍營遠映橋,賊兵曾斫火曾燒。風流
    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詩詞名句
  • 卜運算元 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宋代〕水是眼波橫,[1]山是眉峰聚。[2]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3]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
    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詩詞名句
  • 群山閣

    曹彥約宋代〕萬里雲萍一酉陽,便將和氣壓荒涼。挽回梅萼依明燭,管領椒花入壽觴。笑里不知熊軾重,醉餘猶記博山香。只因
    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詩詞名句
人迷洞庭水,雁度瀟湘煙。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