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平安夜,歸夢到家山。

崔與之 《水調歌頭·題劍閣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崔與之的《水調歌頭·題劍閣》

萬里雲間戍,立馬劍門關。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人苦百年塗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還。手寫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老來勳業未就,妨卻一身閒。梅嶺綠陰青子,蒲澗清泉白石,怪我舊盟寒。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

崔與之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崔與之烽火平安夜,歸夢到家山。書法作品欣賞
烽火平安夜,歸夢到家山。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在離朝廷很遠的地方戍守邊疆,騎馬立於劍門關上。在群山中盡目遠眺看不到邊,正北的方向是長安城。百年來,生靈塗炭,百姓受苦,邊境的戰事依舊嚴峻,無數軍民在戰火中罹難,金人統治時間長了,乾的壞事多了必定會遭到上天的懲罰。我親手寫好要求常駐此地的奏表,一寸丹心,精光炯炯。
面對著昏黃的青燈,雙手撓著蒼老的白髮,夜晚的沙漏即將流盡,英雄年邁卻功業未成,不妨歸隱山林。蒲澗的景色優美,白雲山間,泉清水甜,梅嶺青梅陰陰,都怪我負卻舊約。但在烽煙尚存,逆胡未平的時刻,我的夢魂難以回到家園。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水調歌”,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
長安: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鏑(dí):箭頭,亦指箭。
天道:古代哲學術語。原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其中含有封建迷信成份。
梅嶺:即大庾嶺,在江西、廣東交界處。因嶺上多梅,故稱。作者為廣州人,故云。
蒲澗:在廣州白雲山上,澗中生有九節菖蒲,其水清甜。作者曾隱居於此。

簡評

1219—1222年,崔與之,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撫使時,曾登臨劍閣,寫下這首詞。這時,淮河秦嶺以北的大片國土,盡淪於敵手。在這種情況下,詞人立馬劍門,舉目瞭望中原,心中不勝感慨。

崔與之名句,水調歌頭·題劍閣名句

詩詞推薦

烽火平安夜,歸夢到家山。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