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題劍閣

作者:崔與之 朝代:宋代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

萬里雲間戍,立馬劍門關。
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
人苦百年塗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還。
手寫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對青燈,搔白髮,漏聲殘。
老來勳業未就,妨卻一身閒。
梅嶺綠陰青子,蒲間清泉白石,怪我舊盟寒。
烽火平安夜,歸夢到家山。

詩詞問答

問:水調歌頭·題劍閣的作者是誰?答:崔與之
問:水調歌頭·題劍閣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水調歌頭·題劍閣是什麼體裁?答:詞

崔與之水調歌頭·題劍閣書法欣賞

崔與之水調歌頭·題劍閣書法作品欣賞
水調歌頭·題劍閣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在離朝廷很遠的地方戍守邊疆,騎馬立於劍門關上。在群山中盡目遠眺看不到邊,正北的方向是長安城。百年來,生靈塗炭,百姓受苦,邊境的戰事依舊嚴峻,無數軍民在戰火中罹難,金人統治時間長了,乾的壞事多了必定會遭到上天的懲罰。我親手寫好要求常駐此地的奏表,一寸丹心,精光炯炯。
面對著昏黃的青燈,雙手撓著蒼老的白髮,夜晚的沙漏即將流盡,英雄年邁卻功業未成,不妨歸隱山林。蒲澗的景色優美,白雲山間,泉清水甜,梅嶺青梅陰陰,都怪我負卻舊約。但在烽煙尚存,逆胡未平的時刻,我的夢魂難以回到家園。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水調歌”,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韻、下片十句四平韻。
長安: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鏑(dí):箭頭,亦指箭。
天道:古代哲學術語。原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其中含有封建迷信成份。
梅嶺:即大庾嶺,在江西、廣東交界處。因嶺上多梅,故稱。作者為廣州人,故云。
蒲澗:在廣州白雲山上,澗中生有九節菖蒲,其水清甜。作者曾隱居於此。

詩文賞析


南宋名臣崔與之是廣州人,一直被稱為“粵詞之視”。他開創了的“雅健”為宗旨的嶺南詞風 ,對後世嶺南詞人影響很大 。南宋後期的李昂英、趙必王象、陳紀等人,便是這種“雅健”詞風的直接繼承者。這首詞蒼涼沉鬱,感慨良多,感情與風格都與陸游、辛棄疾、陳亮的詞相近。由於崔與之僻處嶺南,存詞甚少,故鮮為人知。
“萬里雲間戍 ,立馬劍門關 。”起句居高臨下,氣勢恢寵,形成全詞的豪邁基調。“萬里”,寫地域之遠;“雲間”,寫地勢之高;“戍”,正點出崔與之的安撫使身份。劍門關為川陝間重要關隘,是兵家必爭之地。詞人於此“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軍事要地立馬,極目騁懷,自多感慨。以下筆鋒一轉,由豪邁轉為蒼涼。“亂山”二句,語本杜甫“雲白山青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小寒食舟中作》)。長安是漢唐舊都,古代詩詞中常用以指代京城,此即指北宋京城汴京(今河南開封)。長安在劍閣北面,亦早入金手,故“直北是長安”句,既是實指,又是借指,一語雙關。句中雖無“愁看”二字,而愁緒自在其中。亂山無際,故都何在?“直北”五字,似是淡淡道來,實則包含著無窮的悲憤,無窮的血淚。接下去,詞人便承此發揮,描寫金兵入犯給人民帶來的巨大苦難。
“人苦百年塗炭 ,鬼哭三邊鋒鏑”,二句概括了宋朝自南渡以來中原人民的悲慘遭遇。中原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邊境地方更因戰亂頻仍,死者不計其數。“鬼哭”句,正是寫邊境一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杜甫)《兵車行》的悲慘情況。這兩句把戰亂之苦描寫得淋漓盡致 ,使讀者感同身愛,激起對敵人的義憤。接著作者筆鋒一轉 ,明確表示:天道好還,否極泰來,胡運是不會長久的,苦難的日子應該到盡頭了!“天道久應還 ”五字鏗鏘有力,穩操勝券,流露出作者對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與陸游“逆虜運盡行當平”,“如見萬里煙塵清”(《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後》),懷有同樣迫切的期望。
緊接著,作者由對北方人民的思念和關注,進而聯想到自己的職責,表示要親寫奏章,留在四川屯守御金,使他管轄下的一方百姓,不受金人的侵害。“手寫”二句豪氣乾雲,壯懷激烈,字字作金石聲,具見作者憂國憂民的一片赤誠。真是熱血沸騰,肝膽相照!
下闋以“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三個短句作過片,寫出作者賦詞時的環境氣氛:青燈熒熒,夜漏將盡。三句中,重點放在“搔白首”三字上;由此而引出“老來勳業未就,妨卻一身閒”的慨嘆。這裡的“勳業”,並非指一般的功名 ,而是指收復失地的大業。這與陸游“華發蒼顏羞自照” ,“逆胡未滅心未平”(《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的意思一樣。由於“老來勳業未就”,因此作者原來打算功成身退 ,歸老林泉的願望便落空了。北宋名臣范仲淹戍邊時,曾有感於自己未能象後漢的竇憲一樣,北逐匈奴,登燕然山,勒石記功而還,而慨嘆“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崔與之亦有此感慨。雖然他對家鄉十分思念,但抗金守土的責任感,又使他不得不繼續留在異鄉。他感到有負故鄉的山水,仿佛廣州白雲山上蒲澗的流泉,粵北梅嶺上青青的梅子,都在責備他忘了歸隱田園的舊約了 。句中的“舊盟寒”,指的是背信棄義之意 。“怪我舊盟寒”五字,是對“妨卻一身閒”句的照應 。“怪”、“妨”二字甚佳,能把作者“ 老來勳業未就”,思家而不得歸的矛盾複雜心境,委婉地表達出來。這兩句貌似閒適,內里卻是跳動著作者的報國丹心的。
末二句“烽火平安夜 ,歸夢繞家山”,對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層,意思是說:請不要責備我負約吧,在“逆胡未滅”、烽煙未息之時 ,我又能歸去?其實我無時無刻都在想念故鄉,每當戰事暫寧的“烽火平安夜” ,我的夢魂就回到故鄉去了!這兩句思家情深,報國意切,十字融為一體。以此收束全詞,使人回味無窮。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道詞,讀者有必要了解這首詞的寫作背景:1219 —1222 年,崔與之,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撫使時,曾登臨劍閣,寫下這首詞。這時,淮河秦嶺以北的大片國土,盡淪於敵手。在這種情況下,詞人立馬劍門,舉目瞭望中原,心中不勝感慨。

詩詞推薦

  • 州橋

    范成大宋代〕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御路也。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 對酒行

    李白唐代〕松子棲金華,安期入蓬海。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浮生速流電,倏忽變光彩。天地無凋換,容顏有遷改。對酒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 大鐵椎傳

    魏禧〔清代〕  庚戌十一月,予自廣陵歸,與陳子燦同舟。子燦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謀兵法,因問:“數游南北
  • 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王清惠宋代〕太液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顰鼓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 飲馬長城窟行

    楊廣隋代〕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豈合小子智,先聖之所營。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詎敢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 浯溪摩崖懷古

    楊萬里宋代〕湘江曾聞有浯溪,片帆今掛湘東西。上摩石崖與天齊,江頭落日雲淒淒。山昏雨暗哀猿嘯,步入煙蘿轉深峭。元顏
  •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

    陸游宋代〕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 西江月·五柳坊中煙綠

    向子諲宋代〕五柳坊中煙綠,百花洲上雲紅。蕭蕭白髮兩衰翁。不與時人同夢。拋擲麟符虎節,徜徉江月林風。世間萬事轉頭空
  • 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章良能宋代〕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闌紅芍藥、已抽簪。雨餘風軟碎鳴禽,遲遲日,猶帶一分陰。往事莫沉吟,身閒時序好、且登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 題鄭所南蘭

    倪瓚元代〕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淒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 揚州慢·十里春風

    趙以夫宋代〕十里春風,二分明月,蕊仙飛下瓊樓。看冰花翦翦,擁碎玉成毬。想長日、雲階佇立,太真肌骨,飛燕風流。斂群
  • 荊軻歌 / 渡易水歌

    佚名先秦〕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還 一作:復反)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此句疑為後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 二礪

    鄭思肖宋代〕愁里高歌梁父吟,猶如金玉戛商音。十年勾踐亡吳計,七日包胥哭楚心。秋送新鴻哀破國,晝行飢虎齧空林。胸中
  • 獄中題壁

    譚嗣同清代〕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雪中登大觀亭

    鄧廷楨清代〕關河凍合梨雲,沖寒猶試連錢騎。思量舊夢,黃梅聽雨,危闌倦倚。披氅重來,不分明出,可憐煙水。算夔巫萬里
  • 念奴嬌 過洞庭

    張孝祥宋代〕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
  • 摸魚兒·午日雨眺

    納蘭性德清代〕漲痕添、半篙柔綠,蒲梢荇葉無數。台榭空濛煙柳暗,白鳥銜魚欲舞。紅橋路,正一派、畫船蕭鼓中流住。嘔啞柔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 永王東巡歌·其三

    李白唐代〕雷鼓嘈嘈喧武昌,雲旗獵獵過尋陽。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李判官赴東江

    王維唐代〕聞道皇華使,方隨皂蓋臣。封章通左語,冠冕化文身。樹色分揚子,潮聲滿富春。遙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

    辛棄疾宋代〕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
水調歌頭·題劍閣原文_水調歌頭·題劍閣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