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己者不能直人,忘親者不能忠君。

張廷玉 《明史·列傳·卷六十七》

名句出處

摘自《明史·列傳·卷六十七》

解釋:自己行為不端的人就難以要求別人行為端正,不孝順父母的人亦不能忠於君主。

原文摘要:
稻衣錦之徒,接踵廟堂,不知此人於天下之重何關耶?且婦於舅姑,喪亦三年;孫於祖父母,服則齊衰。奪情於夫,初無預其妻;奪情於父,初無乾其子。今或舍館如故,妻孥不還,乃號於天下曰:“本欲終喪,朝命不許”,雖三尺童子,臣知其不信也。為人父者所以望其子之報,豈擬至於此哉。為人子者所以報其親之心,豈忍至於此哉。枉己者不能直人,忘親者不能忠君。陛下何取於若人而起復之也。今大臣起復,群臣不以為非,且從而贊之;群臣起復,大臣不以為非,且從而成之。上下成俗,混然同流,率天下之人為無父之歸。臣不忍聖明之朝致綱常之壞、風俗之弊一至此極也。願陛下斷自聖衷,許賢歸家持服。其他已起復者,仍令奔喪,未起復者,悉許終制。脫有金革之變,亦從墨衰之權,使任軍事於

張廷玉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張廷玉枉己者不能直人,忘親者不能忠君。書法作品欣賞
枉己者不能直人,忘親者不能忠君。書法作品

張廷玉名句,明史·列傳·卷六十七名句

詩詞推薦

枉己者不能直人,忘親者不能忠君。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