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張炎 《高陽台·西湖春感》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炎的《高陽台·西湖春感》

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悽然。萬綠西泠,一抹荒煙。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閒眠。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

張炎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張炎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書法作品欣賞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黃鶯巢居在密葉之間,柳絮輕輕飄落在湖面。斜陽已近暗淡,斷橋處有返家的歸船。還能有幾番春遊?賞花又要等到明年。春風且陪伴著薔薇留住吧,因為等到薔薇開花時,春光已經非常可憐。更令人感覺淒楚不堪,掩隱在萬綠叢中的西泠橋畔,昔日是何等的熱鬧喧闐,如今卻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煙。當年棲息在朱門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飛向何邊?往日風景幽勝的去處,只見處處長滿苔蘚,荒草掩沒了亭台曲欄,就連那些清閒的白鷗,也因新愁而白了發顛。我再也沒有心愿,去重溫縱情歡樂的舊夢,只把自家的層層大門緊掩,喝點悶酒獨自閒眠。請不要拉開窗簾,我怕見那飛花片片的聲音,更怕見那悲切的聲聲啼鵑。

注釋
接葉巢鶯:杜甫詩:“接葉暗巢鶯。”
斷橋:西湖孤山側橋名。
西泠:西湖橋名。 
韋曲:在長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諸韋世居此地,因名韋曲。
斜川:在江西廬山側星子、都昌二縣間,陶潛有游斜川詩,詞中借指元初宋遺民隱居之處。
“見說二句”:沙鷗色白,因說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頭。辛棄疾《菩薩蠻》詞:“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簡評

這首詞借詠西湖,抒發國破家亡的哀愁。開頭三句寫景,以景襯托國破家亡的淒涼。“能幾番游”二句最沉痛,抒發出朝不保夕的無限哀愁。下闋“當年燕子知何處”暗用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句意,道出江山易主之恨。“見說新愁”以下,詞人傾訴個人的滿腔哀怨。再無心事追尋往日歡樂,聽到鵑啼,真教人肝腸碎裂,痛苦難當。全詞淒涼幽怨,悲鬱之至,尤其兩個“怕”字,真切地勾畫出詞人睹物傷情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張炎名句,高陽台·西湖春感名句

詩詞推薦

  • 攜茶訪楊東山

    曾三異宋代〕搴衣不待履霜回,到得如今亦樂哉。泓穎有時戲劇,軒裳無用任塵埃。眉頭猶自懷千恨,興到何如酒一杯。知道華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詩詞名句
  • 秋晚野步

    貫休唐代〕藤屨兼閩竹,吟行一水傍。樹涼蟬不少,溪斷路多荒。燒岳陰風起,田家濁酒香。登高吟更苦,微月出蒼茫。
  • 讀史二首

    周必大宋代〕舜作九成樂,丹鳳儀其宮。周備既醉福,高岡始鳴桐。區區漢宣帝,雜羈期群聾。惲誅廣漢族,一變高文風。德教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詩詞名句
  • 游長安諸寺聯句道政坊寶應寺小小寫真聯

    段成式唐代〕如生小小真,猶自未棲塵。 ——鄭符褕袂將離座,斜柯欲近人。 ——段成式昔時知出眾,情寵占橫陳。 ——
  • 江神子慢

    姬翼元代〕蓮塘雨初歇。波面倚、瓊花照澄徹。命童折。銀瓶浸、姑射仙姿凝潔。默時說。大地寥天俱捻聚,無巨細、收來藏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詩詞名句
  • 謝枋得宋代〕新篁娟娟如綠玉,瀟然出塵澹無欲。清風明月誰主張,留得此群在空谷。
  • 留春令 詠梅花

    史達祖宋代〕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曾把芳心深相許。故夢勞詩苦。聞說東風亦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詩詞名句
  • 東鄰築舍與兒輩訪之為小留

    陸游宋代〕甲第潭潭莫羨渠,窮人從昔愛吾廬。茆茨新潔嗟何欠,鄰里追隨故不疏。瓮醬芬香盤早兔,臼齏珍釅膾寒魚。年豐
  • 舟中雨望二首

    楊萬里宋代〕雨里船中只好眠,不堪景物妒人閒。岸如玉案平鋪卻,飣餖真山作假山。
  • 感興二首

    於石宋代〕游魚聞餌香,寧悟鉤入口。不忍一朝飢,竟落漁人手。捕雉必以媒,相呼欣得偶。失身羅網中,乃為媒所誘。嗟哉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詩詞名句
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