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秦漢>> 東漢隸書《石門頌》(2)正文

東漢隸書《石門頌》(2)

作者:不詳 書體:隸書

東漢隸書《石門頌》

東漢隸書《石門頌》

本釋文均用規範的簡化字寫出。鑒於原碑拓本十分請晰,為了避免重新造字,僅在別字處註明(借代寫“別字”。系本字,寫法不規範者寫“別寫”)。別字寫法.可直接看原碑即可。

原文:(碑額)故司隸校尉楗為楊君頌

注釋:此頌為漢中太守王升為歌頌原司隸校尉楗為楊渙開通褒斜道的功勳所刻。“司隸校尉”:官名,漢武帝征和年間初置。“楗為”:郡名。“楊君”: 指楊渙,字盂文。楗為郡武陽縣人。武陽縣在今四川彭山縣東。曾任尚書中郎、司隸校尉,任職期間,“甚有嘉聲美稱”。因碑文中有“武陽楊君厥車孟文”字樣《水經注》、歐陽修等稱此碑為“楊厥碑”,誤。此處“厥”字為語助詞,非人名也。

原文:惟坤靈定位,川澤股躬。澤有所注,川有所通。斜(碑作“余字)谷之川,其澤南隆。八方所達益域為充。

注釋:“坤”,《說文》:“地也”,與“乾”所代表的天相對。“股躬”,有人認為應即“股肱”,古代“躬”“肱”通用。也有人認為“股”指四肢,“躬”指身軀。“余谷”即

“斜谷”,宋歐陽修《集古錄》云:“以余為斜,漢人皆爾”。斜谷,指今陝西終南山之山谷。南

口曰褒,在褒城縣北,北口曰斜,在郿縣西南。《括地誌》雲 :“斜水源出褒城縣西北衙嶺山,與褒水同源而流派。”《漢書·溝洫志》:“褒水通沔,斜水通渭。”“隆”:盛大、高起。“城”:益州領域。“充”:《隸釋》:“以充為

沖”充,充足。

譯文:像神靈一樣的乾坤早以將位置排定,這裡是河川和水澤的勝地。澤均有所流注,川亦有所溝通。斜谷的河川,其水澤在南郡變得十個盛大,通向四面八方,充盈於整個益州。

原文: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道由於午,出散入(碑誤作“人”宇)秦。建定帝位,以漢氏(原種作“詆”)焉(焉字別寫)。後以子午,途(途字別寫)路澀(別寫)難。更隨圍谷,復通堂光。凡此四道。閡(碑作骸垓)隔(別寫)尤艱。

注釋:“高祖受命,興於漢中”:高祖,指漢高祖劉邦。楚漢相爭時,霸王項羽曾“立沛公(劉邦)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四十一縣,都南鄭(今漢中市)。”〔見《漢書·高帝紀》)可見漢中是其發祥之地。“道由子午”:指子午道。《前漢書王莽傳》:“子午道從杜陵直絕南山徑漢中”。師古注曰:“子北方也,午,南方也。言通南北道相當,故謂之子午耳。”“出散入秦”:散,指散關,出散關,即可進入秦地。“圍谷”“堂光”:皆地名。漢中至秦川共有四條通道,除子午道和褒科道外,尚有城固至周至的讜駱道和沮縣至陳倉的陳倉道。“圍谷”和“堂光”分別在此二道上。

譯文:昔日漢高祖劉邦接受項羽之封.由漢中起家,經過子午道和出散關進入秦地,建立和奠定了稱帝的基礎。漢朝的名稱,也由此確定下來,。後來由於子午道路途艱澀,又有經過圍谷、堂光的兩條道路開通,但這四條道路都存在隔閡.通行都極困難。

原文:至於永平,其有四年,詔書開斜(原碑作余),鑿通石門、中遭元二,西夷虐(別字)殘,橋樑斷絕,子午復循。上則懸(碑為縣字)峻,屈曲流(別寫)顛;下則入(碑作

人字)冥(別字),傾(別字)瀉(碑為寫字)輸淵。

注釋:“永平”:東漢明帝年號,“四年”:公元61年。“詔書開斜”:永平四年的詔書失載。但《搐君開通褒科道》石刻載:“永平六年,漢中郡以詔書受廣漢、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開通褒斜道”。可能即指這次詔書。“元二”:有人釋為“元元”,誤。應指安帝永初元年至二年( 公元107—108年)。《後漢書. 鄧君傳》云:“永初元年夏.涼郡畔羌,搖盪西州,詔騭將羽林五校士擊之,(二年)冬班師,迎拜為大將軍”。與下面“西夷虐殘”相合。實際這只是開始,動亂持續達十年之久。“循”:依照,遵守。“冥” :昏暗、深沉。

譯文:到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皇帝下詔,開通褒斜道、鑿通石向。中間遭遇到安帝永初元年至二年(共元107-108年)的動亂。西夷十分虐殘,橋樑被破壞而斷絕。復用子午舊道。上面懸崖峻峭,屈曲細流淌漾於巔峰;下方則深入冥渺,傾瀉輸注於深淵。

原文:平阿淖(別字,一釋泉字)泥,常蔭鮮晏。木石相拒(碑作距),利磨確盤(別字),臨危槍碭,履尾心寒。空輿輕騎,滯(別寫)礙(別寫)弗前。惡蟲弊(別字)獸(碑作狩字),蛇蛭泰滿蟎(別字)。末秋截霜。嫁苗禾(別寫)殘。終年不登,匱餒之患。卑者楚惡(別寫),尊看弗安。愁苦之難,焉可具言。

注釋:“阿”。丘陵、曲隅。“晏”:“溫也,陽也“磨”:磨礪。“確”;堅固。“盤”:厚

重的巨石。“槍碭”:抵碰、摔跌。一說為“槍唐”,即利器。“履尾”:《易·履》“履虎尾,(齧咬)人凶。”“惡蟲葬獸”:“蟲”:《說文》“一名蝮”。是一種毒蛇。惡蟲當指此類。“弊”一說即“憋”。《廣雅* 釋制》:“憋,惡也。”可見弊獸亦即惡獸。“蛭”俗稱馬蟥,喜食人血。“蟎”,一說通萬,“萬”,《說文》:蟲也。亦即毒蛇之類。蟎,現在一般指螟鈴蟲。與此處所說”惡蟲”不符,前人已有辨說。“匱”:乏也;竭也“餒”:飢也。“楚”:“辛楚,痛也。

譯文:不管是平地或者丘壑,均已陷於泥淖。常年陰暗,鮮見陽光。殘破的木架與石柱相互抵拒,尖利的技椏和巨大、堅固的石面相互摩擦。面對這樣的險境,使人跌摔碰撞,好像模到了老虎的尾巴,令人心 驚膽戰。即便是空車單騎,也被阻滯,不能前進。這裡有惡蟲凶獸橫行,有劇毒的蛇蠍之類出沒。來到秋季,已降霜雪,莊稼很早就已夭亡,終年不得收穫。貧困、飢餓的災患,使平民們十分痛苦,尊貴之人也深感不會。其愁苦之狀,真是難以說得周全。

   原文:於是明智(碑作知),故司隸校尉健為武陽楊君厥字孟文,深執忠伉,數上奏請。有司儀駁(別字)君遂執爭,百僚(別字)鹹從,帝用是聽。廢子由斯,得其度經。功飭爾要,敞而晏平。清涼調和。

注釋:“司隸校對楗為楊君,厥字孟文”等情況見篇首所注。“伉”:強也.健也。“有司”:指主持會議的人。“子”:指子午道。“度經”:謂褒斜道再度可以經行。“晏”:安也。

譯文:於是我明智的同鄉、原司隸校尉、楗為武陽的楊君孟文,以深厚、執著的忠誠之心,多次上奏皇上(建議重修褒斜石門)。主持會議的官員提出反駁意見,楊君則據理力爭,百官司僚都被說服,皇帝也聽從了他的建議。從此子午道才被廢止,(褒斜道)再度開始通行。其功這是如此重大而顯要:使此道(由敗壞凋敝到)寬敞明亮、安全平坦。清涼調和之氣充溢,蒸蒸日上。欣欣向榮之勢喜人。

原文:至建和二年,仲冬上旬,漢中太守、楗為武陽王升字稚紀。涉歷山道,推序本原,嘉君明智(碑作知),美其仁賢,勒石頌德,以明厥勛。其辭曰:

注釋:“建和”為東漢桓帝年號、“二年仲冬上旬”。相當公元148年12月中旬。“王升”為楊孟之同鄉,時任漢中太守。

譯文:到了漢桓帝建和二年的十一月上旬(相當公元148年12月中旬),時任漢中太守的楗為武陽人王升字稚紀,跋涉山道(視察褒斜道),推本溯源,感嘆楊君的明智和仁賢之舉,刻石歌頌其德行,昭明其功勳。其詞如下:

原文:君德明明,炳(別寫)煥彌光。刺(別寫)過拾遺,厲清八荒,奉魁承杓,綏億御(碑作衙)強(碑作別寫)。春宣聖恩,秋貶若霜。無偏蕩蕩,貞(別字)雅以方。寧靜蒸庶,政與乾通,輔主匡君。循禮有常。

注釋:“八荒”:八方荒遠之地。見賈誼《過秦論》。“奉魁承杓”:指北斗七星。《史記·天官書》崇隱云:“斗,第一天之樞。第二鏇,第主璣,第四權,第五衡,第六開陽,第七搖光。第一至第四為魁,第五至長七為杓。合而為斗。“綏”,《說文》:車中把也。“億”:安也。“綏億御強”:意為把握好方向,即可平定強暴,使世事安康。“蒸庶”:眾人。“乾”;天也,見《易 卦傳》。

譯文:楊君的德行明明白白,好像明亮的火光一樣。他指刺過失、拾缺補遺。治理好八方荒遠之

地。他上順天意,合於北斗的旨趣;下制強暴,使世人平靜安康。他宣喻聖恩,像春天一樣和煦,貶斥醜惡,如秋霜一樣嚴厲。他公正不偏,心胸坦蕩。貞潔文雅,行為端莊。使庶眾寧靜、為政磊落,通於天乾。輔佐主人,匡正君王。遵循禮儀,持之有常。

原文:鹹曉地理,知世紀綱。言必忠義,匪石厥章。懨(別寫)弘大節.讜而益明。揆往卓今,謀合朝情。釋(別字)艱即安,有勛有榮。

注釋:“匪石”:《詩 邶·柏丹》:“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揆”:推測、籌劃。“卓”:明也,高也。“釋”;解也。

譯文:他通曉地理,懂得倫理綱常。言必稱忠義,人心非石,豈可隨意轉移。其恢弘的大節,通過其正直的讜論而更加鮮明。他借古明今,與朝廷之情不謀而合,解決了難題,就會得到安寧。真可謂有功勳又有榮光。

原文:禹鑿龍門,君其繼蹤。上順斗(別寫)極,下答坤皇。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樂,庶士說雍、商人鹹西嘻,農(別寫)夫永同。春秋記異,今而紀功。垂流(別寫)億載,世世嘆誦。

注釋:“禹鑿龍門”:《淮南子·修務訓》:“禹沐浴霪雨,櫛扶風,決江流河,鑿龍門,辟伊闕。”“斗極”“坤皇”見前注。“雍”:和也。“記”:同喜,悅也。

譯文:傳說大禹治水,曾鑿開了龍門。今天楊君(重開石門),是繼承了禹的行蹤。此事上可順應北斗七星的意旨,下可答謝地皇坤神的安排。這樣就可以從南到北,四海通行無阻。君子們得以安居樂業,庶土之民亦都十分高興。商人欣喜,農民的心情亦都相同。《春秋》對天氣多記其異常的變化,今天對楊君,應把其卓越的功勳。此功應流傳萬載、世世傳誦。

原文:序曰:明哉仁智(碑的知字),豫識難易。原度天道,安危所歸,勤勤竭誠,榮名休麗。

注釋:“序曰”:此為全篇總結之語。“休”:吉慶、美善、喜樂。

譯文:總而言之,楊君的明智,十分清楚,事情的難易,他早已預知。測度天道,本是安危所系。他以勤懇和竭誠,才終於得到此美善和榮譽。

原文:五官椽南鄭趙邵字季南,屬褒中晁(碑為別字)漢強字產伯,書佐西城(碑作成字)王戎(別寫)字文寶,主。

注釋:“椽”:佐助,引申為屬官的通稱。“屬”:託付。“書佐”:主辦文書的佐吏。漢制州郡及諸曹皆有書佐。“主”:調主其事.即負責這項工作。

譯文:五官的屬官南鄭人起邵,字季南,委託褒中人晁漢強,字產伯和書佐西城人王戒,字文寶

者.主辦此事。

原文:王府君閔和谷道危難,分置六部道橋。特遣行丞事西城(碑作成)韓(別寫)朗(碑作別

字)。字顯公、都督椽,南鄭魏(別寫)整字伯玉(碑作王)。後遣趙誦宇公梁,按(碑作案)察中曹卓行。造作石積(碑作別字),萬世之基。或解高閣(碑作格),下就平易。行者欣然焉(焉作別

寫)。

注釋:“王府君”:指漢中太守王升。“石積”:即石倉,用以盛來、薪。“閣”:即棧道之閣樓。

譯文:漢中太守王升,因憐憫谷道的危險和困難,分別設定了六個道路橋樑。特派遣行丞事西城

人韓朗字顯公,和都督椽屬南鄭人名整字伯玉,從事其事。後來又派遣趙誦宇公梁和按察中曹名卓行者,製作了可盛糧食和柴草的石倉,這是萬世可用的基礎建設。又解決了高處閣樓的問題,使它們在向下行走時變得容易、行路者看到這些變化,無不感到欣慰。

原文:伯玉(碑為王字)即日徒(碑作從)署行丞事,守安陽長。

注釋:“伯玉”:即前述都督掾南鄭魏整,他當時要遷官。此事與修路無關,屬順便提及。“署”:署理。“行”;官銜兼攝。大官兼小銜.稱行。“守”:官吏試職,稱守。又,官階低而暫任高官職,時亦稱守。“丞”:副職。

   譯文:伯玉(魏整)即日起要改徙署理行丞事,試職擔任安陽縣令。  

首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尾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