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書法欣賞>> 怎么理解米芾“八面出鋒”(3)正文

怎么理解米芾“八面出鋒”(3)

作者:不詳 書體:字典網

怎么理解米芾“八面出鋒”

《適意帖》又稱《玉格帖》

除此而外,米芾還善於鋪毫和把握書寫速度與線質關係。鋪毫的目的是為了萬毫齊力,使點畫骨肉相稱,提按頓挫,不至於裹束僵弱,不僅僅用筆尖描畫。否則,寫出來的字就會幹枯無血肉,骨氣蕩然無存。善用鋒者力求筆鋒著紙的每一根毫芒都能起到作用。一般說來,行筆慢的好處是點畫凝重渾厚,缺點是容易痴迷遲鈍;行筆快能使點畫明利爽健,但易帶來輕薄浮滑的弊病。歐陽詢《傳授訣》中說:“凡書字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因此,單方面地強調“遲”或“速”都是有失偏頗的,應該根據自己的熟練程度,將二者結合。他所處時代使用的是竹紙,適合於快速書寫,筆畫不變形,不像生宣一樣難以控制。劉熙載《書概》所云:“行筆不論遲速,期於備法,善書者雖速而法備,不善書者雖遲而法遺。”米芾書法一方面行筆忒快,另一方面,線條也非常紮實。

在米芾的具體創作中,有許多主張作其宣言,如對筆畫回峰“如蒸餅”的嘲諷,認為刻意做作,反失自然,書法是發自心底的情感墨戲,貴在自然,在尚意書風潮流下,猶為注重這一點,米芾有“老厭奴書不玩鵝”的心態。老米書跡多是半寸見方小字,像《蜀素帖》和《苕溪詩選》以及一些手札等,即使宋筆鋒穎很短,也可以得心應手。但米芾的大字名篇如《多景樓詩》、《虹縣詩選》和《研山銘》等,較之小字作品更加率意,筆法運用達到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地步,常見“折釵股”、“屋漏痕”筆法,可見米芾作書功力極深,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調整筆鋒,擒縱自如,收放無常,正如他自言的“無垂無縮,無往不收”。米芾所提倡“八面出鋒”,實質上是功力水到渠成的最終結果,遍臨百家,“至老既成,不知以何為祖”。以米芾的資質和高超技藝,所站的高度來講這番話,理解起來應該設身處地,如果生搬硬套、斷章取義,勢必捨本逐末、緣木求魚。

首 頁 上一頁  1  2 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