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書法欣賞>> 別有味道的樓蘭殘紙正文

別有味道的樓蘭殘紙

作者:不詳 書體:書法家

別有味道的樓蘭殘紙

殘紙與孔侍中帖比較

樓蘭出土西晉十六國簡紙書跡研究

文/王曉光

一、曹魏末期至西晉前期木簡書跡

樓蘭遺書含紀年的簡紙有魏“景元、鹹熙”、西晉“泰始”等年號。晉武帝司馬炎265年末廢魏改晉,年號“泰始”,邊遠的西北地區信息不暢,仍沿用曹魏“鹹熙”年號,樓蘭簡紀“鹹熙二年、三年”者,即西晉“泰始元年、二年”(265、266年);寫有晉武帝年號的從“泰始二年”一直到“泰始六年”,另有少量西晉“永嘉”(307—313年)紀年殘紙。

樓蘭簡紙文書里時代最早的木簡之一——魏景元四年簡(沙木738,263年)屬較成型的行書字跡,其筆畫較多規律性的行書化鉤連,末筆具下引、牽發之姿,比如“景、索”下的“小”、“兼”下的“灬”連成“一”[2]。其成熟的字形筆畫等比稍晚幾年的泰始年間簡書並不遜色。

別有味道的樓蘭殘紙

有“泰始”紀年的幾件木簡中,有些或出於一人手筆,如沙木725、728、729、735、736,孔木50、65等;紀年為“鹹熙三年”的孔木51、64亦為同一人所書。這幾件簡書代表當時較典型的西北民間墨跡形態,它們走出早期楷、行書“多體混雜”的時代,其今楷、行書體態大致定型了,一望而知是行、楷書,而非東漢末那種既楷且隸的不成熟狀態。

別有味道的樓蘭殘紙

1   2  3  4  5 下一頁 尾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