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宋朝>> 蔡襄《自書詩卷》(3)正文

蔡襄《自書詩卷》(3)

作者:蔡襄 書體:行書

蔡襄《自書詩卷》

蔡襄《自書詩卷》

從舊藏蔡襄《自書詩卷》談起

作者:朱家溍

故宮博物院藏宋蔡襄《自書詩卷》,是他的主要傳世作品之一。此貼曾由我家珍藏(當時是冊),雖已過去了幾十年了,收藏過程還歷歷在目。今追憶往事並談談蔡襄的書法。

蔡襄《自書詩卷》,素箋本,烏絲欄,縱28.2、橫221.1厘米。內容包括《南劍州芋陽鋪見臘月桃花》《書藏處士屋壁》《題龍紀僧居室》《題南劍州延平閣》《自漁梁驛至衢州大雪有懷》《福州寧越門外石橋看西山晚照》《杭州臨平精嚴寺西軒》《崇德夜泊寄福建提刑章屯田思錢唐春月並游》《嘉禾郡偶書》《無錫縣吊浮屠日開》《即惠山泉煮茶》等共11首。

卷後有宋至清時人題跋,今依序移錄於下: "政和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子之子伸敬觀。" "端明蔡公詩稿雲"此一篇極有古人風格"者,歐陽文忠公所題也。二公齊名一時,其文章皆足以垂世傳後。端明又以翰墨擅天下,片言寸簡落筆人爭藏之以為寶玩,況盈軸之多而兼有二公之手澤乎?覽之彌日不能釋手,因書於其後。政和丙申夏四月癸未延平楊時書。"

"君謨妙畫如此,詩詞稱之,宜乎每為歐公所譽,二公所謂陪奉得著也。張正民題。"

"君謨字畫名世。每自書所作詩,不惟意在揮染,亦使後人得之便可傳寶,向來過目不啻十許卷也。蔣璨。"

"東坡先生曾以蔡公書為本朝第一。此公自書所為詩也,才三紙余而真行草法皆備。歐陽文忠嘗題其一篇雲極有古人風格。可為三絕矣,真予家之寶也。"

"余舊得君謨所書詩十數幅,一卷於秦忠獻公家。今復得此三紙。紙雖一同而界行不接,故難續於其後。因書以記。嘉定壬午歲除先五日,窠林老人向水、苦冰甫。"

"蔡君謨書深得魏晉之意,深穩端潤,非近時怒張筋脈屈折生柴之態。且其詩極有古人風致,誠為二絕。吳郡張天雨題。"

"端明蔡學士,書翰文藻與歐公並驅聯璧,稱譽當世。歐公親題是作謂有古人風格。龜山先生道學先賢,亦推獎之,信不誣也。去公今五百有餘歲,處楮在人間者無幾矣。以恆宗友當寶惜之。林泉老生陳留張樞拜觀。"

"華亭陳彥高平生以好古自喜,年已八十,家無餘貲,而所藏蔡端明手書自為詩用詩及宋諸儒先題識凡一卷猶存。它日命其子以相示,展玩再四,固念先哲身歿名傳者有其實也。握筆知愧矣!願為同志言之。後學奉化陳朴敬書。"

"楚紀善管公竹間示余所藏宋學士君謨詩累幅。學士自書其作凡十有一首。字畫清勁,誠一代絕筆,如華星秋月,輝映大虛。當時歐陽公、龜山先生俱有品題,閱之誠希世之寶也。夫自皇祐至今流傳數百載,非好古博雅之君子孰能知所寶乎。今觀學士所書,殆不止此,惜其有缺簡耳。竹間公寶而藏之,可謂好古博雅之君子矣。洪武九年正月庚寅匡山*翁。"

"昔者孔子讀詩,至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曰:詩之好仁如此。蓋高山景行,人自不能不仰之行之耳。蔡公君謨文翰有名一代,此其自書所為詩,辭氣類陶彭澤、韋蘇州。書法得晉人筆意,當時歐陽文忠已稱其極有古人風格,龜山楊文靖公亦贊其左方。夫以蔡公之才賢自足為二公所景仰,況二公文章道德尤為古今所崇望,觀此卷者安得不起高山景行之恩。卷末題尤多名士。余同僚竹間管候得之珍重特甚,非好仁之君子惡能然。壬午冬十二月甲子會稽胡粹中拜觀敬書。"

"乾隆五十五年歲在庚*七月朔日,觀於吳中經訓堂。丹徒王文治。"

卷後最末有先父題跋。

此卷所鈐鑑藏寶璽有"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三編""嘉慶鑑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等。所鈐收傳印記則有"賈似道圖書子子孫孫永寶之""賈似道印""似道""長""悅生""武岳王圖書""管延枝印""梁印清標""蕉林""棠村審定"等。

曾經著錄此帖的有《珊瑚網》《吳氏書畫記》《平生壯觀》《石渠寶笈三編》《選學齋書畫寓目續記》《介祉堂藏書畫器物目錄》。清朝時還曾刻入《秋碧堂法帖》《經訓堂法帖》《玉虹鑒真法帖》。

據前人題跋和收藏印記以及著錄,可以明確蔡襄《自書詩卷》的收藏者,宋人有向水、賈似道,元人有陳彥高,明人有管竹間,清人有梁蕉林、畢秋帆,最後入內府。辛亥革命後,宮中書畫器物等除溥儀以賞溥傑為名攜出的部分和作為向銀行借款的抵押品以及賞賜遺老、贈送民國要人的以外,由太監和內務府人員竊出的也不在少數。蔡襄此帖想當然也是被太監們竊出的。當年地安門大街橋南路西有一家"品古齋",是北城惟一的古玩鋪(其餘還有一兩家只是所謂"掛貨屋子")。太監們出神武門,距離最近的銷贓處所那當然就是"品古齋"了。此外,北城的王公將相第宅很多,落魄的紈絝子弟以及管家們也都把"品古齋"當作銷售場所。因此在"品古齋"常能發現出乎意料的精品,以至於琉璃廠和東四牌樓一帶的古玩鋪也時常到這裡來找俏貨。

蔡襄此帖就是當年"品古齋"鄭掌柜送到我家的,先父看過後以5000銀元成交。《選學齋書畫寓目續記》的作者崇巽庵先生與我家是世交,他第一次看到此帖實際就是在我家。當時先父叮囑他不要外傳,所以他在書中稱此帖"近複流落燕市,未卜伊誰唱得寶之歌"。先父在此帖跋語中有"壬申春偶因橐鑰不謹竟致失去,窮索累日乃得于海王村肆中……"之說,是指1932年此帖被我家一僕人吳榮竊去後又復得之事。吳榮竊得此帖,便拿到一個與我家沒有交往的古玩鋪"賞奇齋"求售。掌柜的一看便知道是從我家竊得的東西,遂表示只肯以600元買下,否則就報告公安局,吳榮只好答應。"賞奇齋"掌柜把上述情況告訴了"德寶齋"掌柜劉廉泉和"文祿堂"掌柜王晉青,並請他們通知我家。劉王二位與先父商議,認為最佳辦法是不要追究吳榮,而儘快出錢從"常奇齋"把此帖贖回來。先父一一照辦。此事如無"常奇齋"與劉王兩位幫忙後果就不堪構想了。所以除償還"賞奇齋"600元墊款外,我家又贈掌柜的1000元作為酬勞。此帖拿回後先父就決定影印出版。當時他是故宮博物院負責鑑定書畫碑帖的專門委員,於是就委託故宮印刷所影印,命我把此帖送到東連房(印刷所的工作室),由經理兼技師楊心德用12寸的玻璃底版按原大拍照,張德恆(現在台北故宮)沖洗。這是此帖第一次影印發行。那時距今已整六十年了。

先父逝世後,抗戰期間我離家到重慶工作。家中因辦理祖母喪事亟需用錢,傅沅叔世丈代將此帖作價35000元,由"惠古齋"柳春農經手讓與張伯駒。此帖在我家收藏了二十餘載;在張家十數載,隨展子虔《遊春圖》、陸機《平復帖》等名跡一起捐獻給國家。自此以後,蔡襄此帖便入藏故宮博物院。以上便是《石渠寶笈三編》著錄此帖以後的收傳情況。

首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尾 頁 全文

2014-4-7 9:18:2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