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魏晉>> 索靖·出師頌正文

索靖·出師頌

作者:索靖 書體:草書

索靖·出師頌

【釋文】茫茫上天 降祚為漢 作基開業 人神攸贊 五曜宵映 素靈夜嘆 皇運未授 萬寶增煥 曆紀十二 天命中易 西戎不順 東夷構逆 乃命上將 授以雄戟 桓桓上將 實天所啟 允文允武 明詩閱禮 **百揆 為世作楷 昔在孟津 惟師尚父 素旄一麾 渾一區寓 蒼生更始 移風變楚 盪伐獫狁 至於太原 詩人歌之 猶嘆其艱 況 將軍 窮域極邊 鼓無停響 旗不踅(該字左上部為“車”)褰 渾御遐荒 功銘鼎宏(去蓋右加金) 我出我師 於彼西疆 天子餞我 輅車乘黃 言念舊勞 恩深渭陽 介珪既削 裂壤酬勛 今我將軍 啟土上郡 傳子傳孫 顯顯令聞

《出師頌》,草書,史孝山作,傳為索靖書。書體為章草,此帖字型渾厚,與其《月儀》帖不同。淡牙色紙本墨跡,長二十二厘米,寬三十點七厘米,十四行一百九十二字。明詹景鳳《東圖玄覽編》:“王太常藏索靖書史孝山《出師頌》,章草,蒼鬱深厚,古雅天成,不犯斧鑿,雖鋒鍔斂而奇趣妙思,妍態麗清,包舉無限。”清包世臣《匯品》:北碑畫勢甚長,雖短如黍米,細如纖毫,而出入收放、俯仰向背、避就朝揖之法備具。起筆處順入者無缺鋒,逆入者無漲墨,每折必潔淨,作點尤精深,是以雍容寬綽,無畫不長。後人著意留筆,則駐鋒折穎之處墨多外溢,未及備法而已成。故舉止匆遽,界恆苦促,畫恆苦短,雖以平原雄傑,未免斯病。至於作勢裹鋒,斂墨入內,以求條鬯手足,則一畫既不完善,數畫更不變化,意恆傷淺,勢恆傷薄,得此失彼,殆非自主。山谷謂征西《出師頌》筆短意長,同此妙悟。(《藝舟雙楫》)清康有為:若欲復古,當寫章草,史孝山《出師頌》致足學也。(《廣藝舟雙楫》)清吳其真《書畫記》說:“書法秀健,丰神飄逸,為絕妙書法。墨尚佳,為宋時刻入石之祖本。”清吳昇《大觀錄》云:“墨氣古厚,字類章草。所謂銀鉤蠆尾,於行筆中見之。予觀兩晉法書,求如此頌之神滿氣完無滯毫頹墨者,殆不能有二。”從以上所論,可知此作書法價值之高。《出師頌》是章草書跡中極好的一種,它把隸書的雍容渾厚與草書的流便簡潔融合到了無與倫比的高度。既沉雄勁穩,又靈動有致,筆致蕭散,點畫渾圓。凡鉤都回鋒蓄勢而後,仿佛蠍子的尾巴一樣。這一筆勢就是索靖自命的“銀鉤蠆尾”。筆畫或上下左右牽連游轉,翩然而動。橫、捺中隸書筆意頗為濃厚。用筆處處留,筆筆收,往往點到為止,不極勢逞雄,耀武揚威,真是“筆短意長”,善於攝勢也。轉折處明顯地變隸書的方折為圓。每個字既具飄揚灑落的外形之美,又有內涵樸厚的意趣。其淵雅的氣息如鼎如彝、風韻高古,把隸書的樸拙和草書的流轉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既飛動又沉著,“如飄風忽舉,鷙鳥乍飛”。今人劉正成先生曾評論:“它無一筆無隸意,又無一字是隸體;它亦無一筆見草率,而無一字不是草。它的用筆是隸,結體似楷,意態是草。它的用筆沉穩嚴謹,毫無苟且,筆勢飛動;結體寬博,中宮凝聚;字字獨立,氣脈通暢。它的流轉至極點,樸素到極致。它的用筆嚴謹毫無苟且,結體卻簡潔至極,絲絲入扣。”

2015-9-17 16: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