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魏晉>> 三國魏碑《孔羨碑》正文

三國魏碑《孔羨碑》

作者:不詳 書體:隸書

三國魏碑《孔羨碑》

《孔羨碑》。又名《魯孔子廟碑》、《修孔子廟碑》、《封孔子廟碑》等,刻於三國魏黃初元年(220)。

碑現置山東曲阜孔廟同文門內。該碑拓本縱188cm,橫84cm,隸書,22行,行40字。額篆書“魯孔子廟之碑”6字。碑文記魏文帝曹丕稱帝後之黃初元年,詔封孔子二十一世孫孔羨為宗聖侯,以奉孔子之祀,並命擴修舊廟,設吏卒以守衛之事。文後有宋嘉祐七年(1062)張稚圭正書題云:“魏陳思王曹植詞,梁鵠書”十字。

此碑為魏初著名碑刻之一,與《大饗群臣碑》、《上尊號碑》、《受禪表》並稱。其結體嚴整而不板滯,書風淳古而高遠,氣勢凌厲而磅礴,與漢末以方筆取勝的《鮮于璜碑》、《張遷碑》等一脈相承。清顧南原《隸辨》謂,“魏隸可珍者四碑,此為之冠”,當為的論。楊守敬《平碑記》云:“此碑以方正板實勝,略不滿者,稍帶寒儉氣,六代人分楷多宗此種,惟北齊少似之者。”可以窺見此碑對北朝方嚴靈秀的楷書的形成和發展,是有淵源關係的。

宋拓本十八行第十字『體』字未損,五行『當』字完整。明拓本『體』字右下角『豆』字損,又右上角『曲』右下微損。清初拓本『體』字亦如此。乾嘉間拓本『體』字只存『骨』旁。以後『骨』字泐盡。

國家圖書館藏此本『體』之右半全泐,『骨』旁已損,系略晚於乾嘉的清中期拓本。一冊,十七開半,每半開四行,行七字,跋一開半。外框高32.5厘米,寬19厘米;內框高26.5厘米,寬16.3厘米。張祖翼舊藏,有張祖翼題簽及題跋。鈐『磊闇曾藏』、『古泉』、『磊盦審定金石』、『磊翁』、『誦清寓賞』、『享之千金』、『定承收藏』、『古朱方吳氏印』、『定臣所有金石之記』、『磊堪題記』等印。

宋嘉祐七年,張稚圭刻題記於碑末,謂碑為梁鵠書,但無可靠證據。張氏並謂:『昔人評其書雲:「龍震虎威,氣雄力厚,魏刻之冠。」』洪适《隸釋》雲:『魏隸可珍者四碑,此為之冠。』明趙崡稱其『結法古質遒健』。楊守敬《評碑記》謂:『此碑以方正板實勝,略不滿者,稍帶寒儉之氣,六代人分楷多宗此種,唯北齊少似之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