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遼金元>> 康里巎巎行書題周朗《杜秋娘圖卷》正文

康里巎巎行書題周朗《杜秋娘圖卷》

作者:康里巎巎 書體:行書

康里巎巎行書題周朗《杜秋娘圖卷》

康里巎巎行書題周朗《杜秋娘圖卷》

康里巎巎 題周朗《杜秋娘圖卷》 紙本 縱32.3cm 至元二年(1336)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荊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間杜秋者,不勞朱粉施。

老濞即山鑄,庭後千蛾眉。秋持玉斝醉,與唱金縷衣。

濞既白首叛,秋亦紅淚滋。吳江落日渡,灞上綠楊垂。

聯鋸見天子,盼眄獨依依。椒壁懸錦幕,鏡奩蟠玉螭。

低鬟認新寵,窈裊復融怡。月上白壁門,桂影涼參差。

金階露新重,閒捻紫簫吹。莓苔夾城路,南苑雁初飛。

紅妝羽林仗,獨賜辟邪旗。歸來煮豹胎,厭飫不能飴。

鹹池升日慶,銅雀分香悲。雷音後車遠,事往落花時。

燕媒得皇子,壯發綠絲絲。書堂親傅姆,天人相捧持。

虎精珠絡褓,金盤犀鎮帷。長楊射熊羆,武帳弄啞咿。

漸拋竹馬戲,稍出舞雞奇。嶄嶄整冠佩,侍宴坐瑤池。

眉宇儼圖畫,神秀射朝暉。一尺桐偶人,江充知自欺。

王幽茅土削,秋放故鄉歸。觚稜拂斗極,回首尚遲遲。

四朝三十載,似夢復疑非。潼關識舊吏,吏鬢已成絲。

卻喚吳江渡,舟人那得知。歸來四鄰改,茂苑草菲菲。

清血灑不盡,仰天知告誰。寒衣一尺素,夜借鄰人機。

我昨金陵過,聞之為歔欷。自古皆一貫,變化安能推。

夏姬滅兩國,逃作巫臣妻。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纖室魏豹俘,作漢太平基。語置代籍中,兩朝尊母儀。

光武紹高祖,本系生唐兒。珊瑚破高齊,作婢春黃糜。

蕭後去楊州,突厥為閼氏。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難期。

射鉤後呼父,鉤翁王者師。無國邀孟子,有人毀仲尼。

秦因逐客令,柄歸丞相斯。安知魏齊首,見斷簀中屍。

給喪蹶張輩,廟廊冠峨巍。珥貂七葉貴,何妨戎虜支。

蘇武卻生返,鄧通終死飢。主張既難測,翻覆亦其宜。

地盡有何物?天外復何之?指何為而捉,足何為而馳?

耳何為而聽,目何為而窺?己身不自曉,此外何思惟。

因傾一樽酒,題作杜秋詩。愁來獨長詠,聊可以自貽。

至元二年歲丙子正月廿四日冰壺為余畫杜秋娘,遂書杜牧之之詩於其後。二月十七日,子山識。

《杜秋圖》卷,元,周朗繪,設色,紙本,縱32.3cm,橫285.5cm。

署款:“周朗伯高。”下鈐印“冰壺畫隱”。本幅有元代著名書法家康里巎巎行書錄唐杜牧《杜秋娘詩》,明宋璲題記二段。鈐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收藏印等,總計23方。

此圖創作主題突出,無任何襯景點綴,僅繪杜秋側身沉思狀。作者運用暗喻的藝術手法,根據詩意成功地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杜秋形象。其雍容豐滿的體態及身著的唐裝表明了杜秋所處的時代特徵,髮髻上考究的頭飾暗示出她的身份與地位,手中所持排簫則揭示出其內在的文化修養。

此圖在人物造型上與唐代周昉《揮扇仕女圖》中的人物相仿。杜秋濃密的頭髮梳理得齊整服貼,前額不見散絲,鴨蛋形臉,丹鳳眼,高鼻樑,嘴唇小而豐滿,面部沒有過多的表情。軀體豐腴,著以直筒形長裙,遮掩了其腰身的曲線,顯示出唐代仕女畫的審美意識。在表現技法上,此圖受到宋以來白描畫法的影響,注重以線造型,與唐人濃彩重抹的畫風有所差異,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線條的理解和嫻熟的運用能力。人物面部輪廓以細勻的淡墨線勾勒,線條外柔內剛,富有彈性,與以濃墨暈染的高挽的髮髻共同襯托出杜秋白晰的面容及細膩光滑的肌膚。衣紋用曲、直兩種線條表現,直線條落筆果斷,勁健有力;曲線條連綿宛轉。兩種線條的有機組合成功地表現出衣料柔軟下墜的質感。人物肩上的披紗用細勁流動的線條勾描,不僅展現出紗帶輕薄飄逸的美感,而且以其動勢使畫面更為活潑,增強了作品的生動性。

周朗真跡傳世僅見此一卷。清內府《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秘殿珠林·續編》著錄。

(資料來自故宮博物院網站 撰稿人:李湜 )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尾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