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歷代書法>> 遼金元>> 趙孟頫行書《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2)正文

趙孟頫行書《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2)

作者:趙孟頫 書體:行書

 

附錄:

讀天津博物館藏趙孟頫晚年力作《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

作者:馬大東

趙孟頫(公元1234—1322年),堪稱我國元代最偉大的書畫家,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水晶宮道人,中年曾署孟俯,湖州(今浙江吳興)人。生於宋保佑二年,卒於元至治二年,宋宗室。入元,世祖忽必烈搜訪『遺逸』,經程鉅夫薦舉,官刑部主事;後累官至翰林學士承詣,封魏國公,諡文敏。工書法,猶精正、行書和小楷。所寫碑版其多,圓活遒媚,人稱『趙體』。擅畫,主張『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並用書法技巧寫古木竹石,自稱『石如飛白木如籀』。他變革南宋院體格調,開創了元代畫風。能詩文,風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圓朱文』著稱。有《松雪齋集》。趙孟頫存世書跡多,如《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四體千字文》等。其畫作亦有存世,皆為珍品。其妻管道昇,字仲姬,工書法,擅畫墨竹梅蘭,亦為我國古代著名女書法家。

於茲影印出版的趙孟頫書《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紙本,縱47.7、橫333.5厘米,書於至治元年12月,趙氏時年68歲。疏的正文凡25行,每行最多7字。

此卷曾著錄,見《鐵網珊瑚》、《式古堂書畫匯考》,明項元汴曾收藏。疏中之瑛公,即僧祖瑛,曾住持杭州萬壽寺,昌國州即今之浙江定海。為送祖瑛住持隆教寺,趙氏特書此疏。趙氏是於第二年6月辭世的,這又是趙較為少見的大字行書作品。在趙近60年的書畫生涯中非同一般,占據重要的地位,故此卷吸引了眾多學者的關注。關於趙氏一生對書法的追求及其書風的演變,明初宋濂在跋趙書《浮山遠公傳》中云:『趙魏公之書凡三變,初臨思陵(宋高宗),中學鍾繇及羲、獻,晚乃學李北海。』此言影響較大,但這只能說是趙氏書法發展的大概軌跡。因所述過於簡要籠統,因此也有現代學者認為並不確切,曾對此趙氏書風的三段論提出異議。誠然,像趙氏這樣的書畫大師,其藝術創作的時間近60年,藝術修養又是那么全面高深,藝術成就又是那么傑出偉大,其書法風格的形成、演變,理應有一個相當複雜、長期的過程,絕不是後人一句話、幾句話就能概括得了的。趙氏自己所述的學書心得和自己的藝術作品才是其走過的書學道路的最好寫照。書家的創作實踐,總是和他的藝術追求分不開的。一個人的審美取向,一個人的美學價值觀念,對藝術創作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這一點在趙氏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我們知道,宋代的蘇黃米蔡四家,在當時對書壇有很大影響,而且也是我國書法史上的傑出書家.但趙氏不以為然,他對宋人『尚意』書風極為不滿。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中年以後,他逐漸在心中豎起崇高的藝術偶像,而且自此以後再五更改,那就是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簡稱『二王』。他曾說:『右軍字勢雄強,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 『蘭亭者,新體之祖也,然書家,不學蘭亭,復何所學?正是趙氏的這一觀念,使他一步步走向書法藝術的頂峰。

縱覽趙氏晚年較大字型的書作,有延佑三年的《膽巴帝師碑》、延佑六年的《仇鍔墓誌》、延佑七年的《福神觀記》等,但這些書作基本上還是屬於楷書,與此疏的書體尚有不同,可比性不是很大。此疏更像是即興之作,無拘無束,信筆書來,行中夾草,方圓並用,別有一番筆墨,別有一種風格,別有一番意趣。它在趙氏的書作中是極為罕見的,趙氏在其晚年,於諸多江南名流面前,又著實顯露了一次非凡的藝術才華,同時也使自己的書法藝術攀上又一新的高峰。這是趙氏晚年爐火純青的書法藝術在自己一生中空前絕後的展示,也可說是在近60年書畫創作舞台上,乃至在中國延綿數千年的繽紛書壇上,最後一次完美謝幕。之後,這顆書畫巨星便隕落了。難怪書中所列江南名流胡長孺發出如下感嘆:『子昂書,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舉無此書,』這種評價,對子昂並不為過。難道不是這樣嗎?自元至明清的幾百年間,再沒有哪位書家的藝術成就能與子昂相比。即使是極為自負,總欲將己與子昂相提並論且風靡一時的董其昌,無論是在人品、藝術的修養方面,還是在書法功底方面,與子昂相比也差之遠矣: 雄強縱逸而不失法度,圓活遒媚而不落輕浮,筆墨嫻熟而又張弛有度,深沉儒雅而又平易近人,我想這就是此疏的藝術風格。

趙孟頫行書《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趙孟頫行書《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首 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尾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