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

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

(威王)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⑴於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魏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⑵照車前後各十二乘⑶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⑷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⑸上十二諸侯皆來朝。 吾臣有肦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⑹十二乘哉!”魏惠王慚,不懌⑺而去。

⑴田:打獵。後寫作“畋(tián)”。⑵徑寸之珠:直徑一寸的大明珠。⑶乘(shèng):車,兵車。包括一車四馬。⑷檀(tán)子:人名。下文“朌(bān)子”“黔夫”“種首”均為人名。⑸泗(sì)上:泗水之濱。⑹特:只,僅。⑺懌(yì):高興,快樂。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

(1)若寡人國小也 ( )

(2)使守南城( )

(3)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 )

(4)則道不拾遺( )

【小題2】下面各句中劃線詞語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與魏王會田於郊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B.將以照千里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C.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 (《岳陽樓記》)

D.徙而從者七千餘家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八則》)

【小題3】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

(2)魏惠王慚,不懌⑺而去。

(3)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陽樓記》)

【小題4】選文中威王與魏王對“寶”的理解有什麼不同?(3分)

答案

【小題1】(1)像 (2)派(3)朝拜(4)遺失的東西(名詞性質)(各1分)

【小題2】C(3分)

【小題3】(各2分)(1)我所認為的寶物和大王你的明珠不一樣。(關鍵字“以為”“異”)

魏惠王十分慚愧,不高興地離開了。(“慚”“去”)

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同誰一道呢?(倒裝句要翻譯出來)

【小題4】魏王把寶珠、寶物、有寶珠的車當做“寶”;威王把人才和賢臣當做“寶”。(寫出一點得2分,兩點得3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若”是文言文中的多義詞,在此應譯為“像”。“使、朝”都是動詞,應譯為“派(讓)、朝拜”。“ 遺”與現代漢語的意思相近,根據語境也可知道應為名詞,應譯為“遺失的東西”。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註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並做到重點突破,對於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A項中的“於”前者是“在”,後者是“對”。B中的“以”後者譯為“認為”,而前者不是。C中的“則”都是“就”的意思。D中的“而”前者表承接,後者錶轉折。因此應選C。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掌握和辨析能力。

點評:平時學習中,對於文言虛詞、多義詞要多加比較,知道它有幾個意思,並分別舉出例句,積累下來。遇到多義的文言虛詞、實詞後一定要加以聯想,想一想在其它句子中該詞是什麼意思,這樣熟能生巧。考試時再遇到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區別開了。

【小題3】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字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字有 “以為寶” “慚”“去”“微”等。“以為寶”應譯為“認為的寶貝”,“慚”與現代漢語一致,譯為“慚愧”,“去”意思固定,是“離開”的意思。“微”應譯為“沒有”。了解了關鍵字詞的意思,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語句的翻譯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中考時常採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字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當然課外的文言語句翻譯時,放到語境中,根據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

【小題4】試題分析:根據文中內容可一,他們一個認為能“照車前後各十二乘”“徑寸之珠”是寶貝,一個認為檀子、肦子、黔夫等這樣的人才是寶貝。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點評:首先整體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後,根據題乾的要求,抓住文章的相關語句做出切題的回答。“有什麼不同”這類的題目,一定要注意根據分值分點做答,寫出各自的認識(看法、特點)。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0
文言文訓練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