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與成才...

機遇與成才,大概在不少人的心裡,這兩個詞之間至少是打約等號的.“要成才,靠的就是機遇!”

我們不能否認,機遇對成才是有著積極作用的。如果沒有環球航海的機遇,也許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就不會那么早誕生。如果沒有著名演奏家李斯特的知遇,也不會有蕭邦的一夜成名。如果張良沒有遇到那位古怪的老隱士,學得各種兵法,恐怕也只能“泯然眾人矣”。

然而在這裡,我卻要敘述一個人皆盡知的古老故事:那是很平常的一天,一個叫牛頓的青年躺在蘋果樹下看。微風吹過,一個蘋果掉了下來,正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把這隻蘋果拿在乎里看著,眼神中有了思考的深沉……許多年後,地球引力的學說轟動了世界,牛頓為人們打開了科學世界的又一扇大門。這就是牛頓的成才經歷。如果說蘋果落地也能稱之為機遇的話,那牛頓以前的人們為什麼沒有因之而成才呢?看來,這就論證了一句哲言:“機遇,總是為有所準備的人而降臨。”

可見,成才的必要條件倒不一定是什麼“機遇”,而是“有所準備”。達爾文為航海旅行準備了豐富的生物知識,蕭邦為演奏會準備了高超的技藝?,張良為拜師學藝準備了勤奮和毅力……是的,他們都是有所準備的。正因為他們的有所準備,他們才能在流星般的機遇到來時,準確地抓住它、珍,隋它、把握它。正是因為有所準備,牛頓才能把蘋果落地這一平常現象變成一個成才的機遇。

也許有人看到這裡,會說:“我努力地學習知識,我為機遇的到來積極地做了準備。可是機遇就是不來,所以我總是沒有什麼成就。對於我這樣的人,機遇就是成才的必要條件。”我絲毫不懷疑會有這樣的人存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等機遇一來,可以“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但這又使我想起了大慶人的名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套用到這裡,那就是:“ !”諸君請看古今中外的名人中,有一個叫毛遂就很不簡單。他敢於為自己創造成才的機遇,勇於自薦,終於有所作為,名垂千古。居里夫婦家境並不富有,也沒有闊佬相助的機遇,卻要搞耗資巨大的研究,怎么辦?事在人為唄。沒有實驗室就用破瓦棚湊合,買不起瀝青礦石就買瀝青渣將就……他們就這樣把成才的“機遇”都給湊齊了,最終走上了諾貝爾獎金的領獎台。

青年朋友們,如果你想成才的話,請記住這句話吧:“機遇,總是為有準備的人而降臨”。

機遇與成才..._機遇與成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