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蒼耳在此正文

蒼耳在此

作者:鴻一  (字數:1200字作文)

蒼耳在此_蒼耳在此作文

有一些植物,一出生就老了。蒼耳,就是這樣。

只要你有過野外行走的經歷,你多半會遇到它。無論在南方或北方,于田間地頭、荒山野嶺,到處都有它的蹤跡。也許你叫不出它的名字,就像總是和你走同一條路散步的人,臉熟呀,可不認識。如果有人指著它告訴你:它叫“蒼耳”——這么古怪的稱呼,應該令你難忘。

看著它碧綠鮮嫩的葉片,你忍不住伸手摸一下,你會嚇一跳的,那葉片是多么粗糙呀!即使剛剛長出來的嫩芽,也是粗糙的——與生俱來,蒼耳的葉,兩面都貼生著糙伏毛。一出生,它就“老”了。

跟蒼耳有關的文字記載,更是古老。

我叫“卷耳”——如果它開口這樣自我介紹,你是否一驚?這么耳熟,來自《詩經》吧?是的,那個時代離現在有3000年了,那時的人們把蒼耳稱作卷耳。《詩經·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寫女子采蒼耳,采了又采,連淺的筐也采不滿。因為她心不在焉呀,心裡想著事呢。這是題外話。千年流傳下來的許多註解中都說,這個女子采的卷耳,“幼苗可食”。現在有些人提出質疑,說這種註解是錯誤的,因為卷耳全株有毒,幼苗毒性更大,人吃下去短則幾個小時、長的四五天就會中毒發作,所以應該注為“幼苗不可食”。

當然,生吃蒼耳的幼苗是要出問題的,據資料數據,600克可致死。但是,我想,3000年前的人采它,如果是當食物吃,也許他們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去毒!我們不能懷疑先人的智慧。比如,現代人經實驗知道,蒼耳的毒溶於水,先人也許早就知道,可以把它在水中久漂,毒素基本溶解消失。久漂之後,再煮熟,毒性就更小了,不就可食了嗎?

如果先人們是作為豬的飼料而採摘它,那也很正常。《詩經》時代的人已經在家裡養豬了,豬的解毒能力與人也不同,煮熟的蒼耳是豬的好飼料。

或者是作為藥用而採摘,那就更是順理成章,蒼耳子,適量用之,有散風除濕、通鼻竅之功效。古時平常人家哪有不備幾味中草藥的呢?這位採摘的女子,該是家裡乖巧的媳婦,或是奉了婆婆的指示而背筐勞作,一邊采蒼耳,一邊想著遠行的那個他,工作效率低一點,“不盈頃筐”,也是可以理解的。

蒼耳,它在古人的生活中也是普遍得隨處可見的吧,否則它也不會出現在《卷耳》這首充滿愛的優美歌謠里。先民們淳樸而渾然天成的生活狀態,從這株小小的蒼耳里也體現出來。他們可以用不起眼到開花也引不起人注意的植物,表達心中最真實的愛與牽掛。現代人對蒼耳的情感沒有這樣的現實基礎,我們把蒼耳稱為“一年生雜草”,充滿無所謂的不屑。

但古往今來,孩童們對蒼耳的果實——蒼耳子,都是歡喜不已。

蒼耳子橢圓形的小小身體,被滿密毛狀的鉤刺,隨便一扔,便能沾到你的衣服上、頭髮上。在孩子眼中這是多么神奇的能力。而這,正是蒼耳用以物種延續的秘訣——這些極易沾附的種子,被動物和人類帶往天涯海角。蒼耳還有一個江湖上的名字:“羊帶來”,形象生動地傳說了它的來歷:蒼耳的種子最早是從遙遠的異域被羊群帶到了中國,並在任何可以生根發芽的地方,立住腳跟,迎風張揚:蒼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