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彼岸花開正文

彼岸花開

作者:鴻一  (字數:1600字作文)

深冬,萬木蕭瑟。但在江南江北的溪邊、荒地、林間小道,在人們不經意中,一叢叢新鮮碧綠的草棵兒悄悄萌出。雖說它狹長的葉片與水仙頗為相似,卻總也不見開花,只是平凡地綠著,難以引人注目。

冬去春來,似乎是配合著人們的不在意,在春夏之交的風雨中,它枯萎了最後一片綠葉,完全消失在地面上。

一整個漫長的夏季,它沒有再出現。這就是它的一生嗎?無花亦無果?

當奼紫嫣紅開遍,人們已然忘記了它曾經的存在,忘記了它為寒冬點染過些微綠意。

荼蘼花事了,又是一年秋風起。不早也不晚,正好踏著秋分的節點,彼岸花,打開鮮艷的紅花朵——這完美的舞者,踩著精準的鼓點,登上屬於自己的舞台。

它就在你平常走著的小路邊,一夜之間,毫無徵兆地,為你舉起了一路的火把——一支支獨立的花莖上頂著艷光四濺的紅花兒。如果是一整片,遠遠望去,就像一場盛大的焰火表演,噴射的花絲,翻卷的花瓣,合著秋風的舞步,燦爛奪目。

你俯身細看,在所有花朵的前後左右,沒有一片葉子!每一支孤挺的花莖上,只舉著一球聚合成傘狀的花。它就這樣沒有襯托地拔地而起、乍然開花?與它初相遇的人,難免受驚並產生疑問,然後贈給它一個響亮的俗名:平地一聲雷。古往今來,它不宣而至的花開驚嚇了不少人吧。

彼岸花若能開口說話,一定會說:我的綠葉曾經長得那么蔥蘢,對抗著寒風霜雪,點綴著冬天的荒野。在夏季,我舍盡綠葉,進入休眠,為的是養精蓄銳,準備著秋天的花開。此刻,當我以飽滿的養分開出燦爛的花朵,人們卻以為我從來就不曾有過葉子!

誰能想到,這令人驚艷的彼岸花,與它的綠葉之間,隔著整整一個夏季!

當有人仿佛大夢初醒,終於把彼岸花與它的葉聯繫起來了,便賜它一個頗含貶責的名字:無義草。僅看表面的人啊,只因花葉於時空中相錯,便草草封之以“無義”之名。我們怎能知道,那每一片綠葉對花的深情?那每一朵花兒對葉的感激?

對於草來說,被叫什麼名字並無所謂,好名歹名,坦然承之。叫無義草,一點也不會改變這草的深情厚誼。在神奇的泥土之下,這花與葉有著共同的球狀鱗莖根,它們早已在根中約定:花在秋分開,葉於冬時長,千萬年輪迴,永不相負。

彼岸花的原始生長地就是中國。從它眾多的俗名可知,它在中土的分布之廣、歷史之源遠流長。它學名“石蒜”,我國古人也稱它為“一枝箭”,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解釋說:叫它石蒜,是以根狀名;叫一枝箭,是以莖狀名。這兩種叫法都樸素形象,沒有那么些添油加醋的附會。唐朝時人稱石蒜為“金燈花”,形象華美。中唐美麗的女詩人薛濤,寫下了這首頗見才華的《金燈花》:“闌邊不見蘘蘘葉,砌下惟翻艷艷叢。細視欲將何物比,曉霞初疊赤城宮。”據傳她十分喜愛紅色,還創製了著名的紅色詩箋,史稱“薛濤箋”。石蒜的紅艷花朵,也是讓她筆底生情的原因吧。

有人考證,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石蒜和水稻一起傳入日本。因為石蒜全株有毒,所以被廣泛種植在稻田路旁,以防鼠患。除了如此實用的功能外,在古時的日本,石蒜如火如焰的花朵,還象徵著浪漫的愛情。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中,一首戀歌寫道:“如同路邊灼然的石蒜,我對她的愛戀路人皆知。”後來,由於石蒜的花期正好在日本的秋彼岸節(類似於中國的清明節),掃墓的人們看到一路火紅的石蒜花開,認為這是指引亡靈通向幽冥之地的火照,久而久之,日本人就稱石蒜為彼岸花。在他們心中,彼岸花,與愛情再無關聯,而是冥界之花,象徵死亡和分離。

與此完全不同的看法出現在印度。古印度稱紅花石蒜為“曼珠沙華”。這么曼妙的名字,當然是中文譯者的功勞。佛經中說,曼珠沙華是天上之花,天降吉兆四花之一!

一株花草,如此上天入地,都是人在自作主張地折騰。石蒜,只願是世間一株盡情展示美的花草吧。它或者更願聽到鄉間的孩子們叫它“打碗花”,大人們都說,碰了它,回家吃飯要打破碗呢,所以只能遠觀,不可褻玩焉。這是民間的大智慧——向孩子解釋什麼叫“有毒”太費勁,就說會“打碗”吧,簡單有效的警示。值得欣慰的是,人類已從它的毒素中提煉出非常有價值的藥用成分。

當然,從審美的角度,它的價值早已流芳典冊。“荒徑雨過滑綠苔,花紅石蒜幾莖開。”如此種種,善感之人,已把石蒜之美,於文字中永世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