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作文大全>> 散文>> 玉山澗旁老佛殿正文

玉山澗旁老佛殿

作者:周琦  (字數:1300字作文)

經過整修的南后街遊人如織,逢年過節更是摩肩接踵熱鬧非凡。從南大門出來便是澳門路,走到林則徐紀念館旁邊,一條清澈的小溪橫穿而過,溪畔條石鋪就的小巷有個頗具詩意的名稱叫玉山澗。小巷東起澳門路,西達通湖路,沿街商賈林立,各色招牌在微風中搖曳。從小巷走過,溪水潺潺綠樹婆娑,走累了還可坐在溪畔條石上觀賞周邊景色。尤其是夏夜,微風習習涼爽宜人,成為納涼休閒的好去處。

玉山澗西邊靠近通湖路,有一座小橋名為虹橋,古時這可是福州老城內的一處名勝。據史書記載,五代時這裡有座木構風雨橋亭,俗稱老佛亭橋。當年那些個風雅名士在這兒徜徉酬答吟詩作賦,留下幾多篇章。後來木橋毀壞,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修建了一座石橋,橋面以四五米長的巨大石板鋪就,兩邊安裝石護欄,橋樑一側鐫刻著“萬曆壬寅年仲春十方仝立”,字跡依稀可辨。這座橋如今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與附近幾座古橋合稱為“瓊河七橋”。

虹橋頭有一座古老佛殿,高大的紅牆將熱鬧的街衢相隔離,縱使大街上人聲鼎沸,大殿內依然清靜幽深。外牆正中一座半月石穹頂紅漆木門,頂端豎立著一塊石匾,上書五個字,兩個小字分列左右,為“玉山”二字,“老佛殿”三個大字豎排。大門兩側各有一座小門亦為紅漆,上方各有一塊略小的石牌匾,分別鐫刻著“過去”和“未來”。

步入殿堂,迎面一座小廳,兩邊繪有大幅壁畫,分別為“風調雨順”四位大神,色彩艷麗線條流暢,構圖頗為精緻。穿過小廳便是大殿,一座四方形小樓,紅磚木樑,重檐歇山頂木結構,正中大門上一塊斜掛的牌匾書寫著“老佛寺”三個大字。殿內較為簡樸,正中供奉著一尊塑像,兩邊一副聯語“老不老君常住世;佛知佛見應萬機”。大殿經過整修煥然一新,遺憾的是這座大殿還僅僅是第一進,後面本有第二進殿堂,至今尚未整修鐵鎖把門,其實後殿內別有洞天。

老佛殿古已有之,不少史冊中均有記載。此殿始建於明朝萬曆壬寅年(1602年),與門前的虹橋同時修建,清鹹豐九年(1859年)進行大規模修繕。大殿坐北朝南,四面均砌以高大圍牆。值得注意的是,據史書介紹,殿後高牆中原本嵌有一塊青石匾額,上書“玉尺山古蹟”五個字。匾額前方另有一口古井,稱為“閩山井”。福州老話說城內原有九座山,分別為“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據說其中三山藏之一的“閩山”就在這井中。天井兩側長廊記憶體有十餘塊石碑,其中大都因年代久遠無法辨識,惟有一塊刻有“萬緣譜”三字的石碑字跡清晰可見。

清朝鄉人郭柏蒼撰有《烏石山志》,對這座佛殿有簡略記述:“玉山澗,即以玉尺山得名也。玉尺山,唐為閩山保福寺,宋改法祥院,亘光祿坊皆寺也。故澗建於寺旁,殿中祀老佛。”

民國時期重修《福建通志》中亦有記載:“玉山老佛殿在澳門橋西、河之南,祀五瘟神。神之廟城鄉廂內外在處有之,在城遠者多謂之庵,隸於各城門者多謂之澗。”

由此可以得知這座老佛寺的歷史沿革,以及所祀奉的神仙。

所謂的“五瘟神”又稱為五靈公,此寺在清朝時叫“五帝廟”,因古時城鄉多有瘟疫發生,百姓束手無策便來此祭祀禱告,祈求五帝驅除瘟疫護佑百姓,並在廟前開展一些“送瘟神”的民間活動。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寺院,因托福於三坊七巷的改造,得以重見天日。若能對這些古老建築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維護,或許能使更多文物古蹟重見天日,也能讓門前那座古橋、古街煥發出勃勃生機。